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这一扶贫战略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基层农村治理中存在的领导力不足、村治主体缺位等问题也导致了国家的扶贫资源无法与村庄实行有效对接。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瞄准偏差、资源漏出等实践困境。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乡镇干部包村等村庄外生领导力供给是国家精准扶贫实践在农村的实施遭遇困境、村庄内生治理主体无法有效治理村庄事务的情况下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外生领导力供给这一制度安排充分调动了行政体系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发挥了外来行政力量各自的优势,使村庄形成多元治理主体,推动了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行政力量的供给对村庄的治理也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外生领导力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山东省A镇贫困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外生领导力供给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以及选取的研究方法。其次介绍了外生领导力注入村庄的政策背景与现实缘由,本文认为村庄外生领导力供给直接起因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需要,而村庄无法实现有效自治是更为深层的现实缘由。接着本文在分析现实实践中外生领导力在村庄供给样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第一书记等外生领导力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外生领导力注入村庄参与村庄治理这一制度性安排进行了总结与讨论。本文认为外生领导力的供给推动了村庄治理由“政府给政策”向“向政府要政策”转变,使得村庄需求融入政府政策议程,政策的适应性得以提高,村庄治理的主动性也得到增强。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与内生村干部分工化的治理行为也提高了村庄治理效率。但是,村庄是一级基层自治组织,本该担负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国家在农村治理内生领导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从行政体制中抽调力量对村庄进行外部性的领导力供给。这一外生的村庄领导力量在帮扶期间侧重于经济的、物质层面的帮扶,对内生领导力培养的关注不足。外生领导力供给使村庄发展产生了新的不平衡,贫困村之间、非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发展差距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