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音乐家们基于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根据我国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但,随着中外歌剧文化的不断交融,当前我国歌剧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压力,迫切的需要对其展开系统性的分析,明确民族化的发展现状,从前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到更加清晰、适合我国歌剧发展的民族化道路。因此,要进行八十年代中国歌剧民族化的研究,首先需要厘清民族化的内在含义,这是本文之所以能立论的基础。并且对20世纪80年代社会大背景的探索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任何艺术作品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本文第二章中不仅对民族化进行了解读还对此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后,在本文第三章中探究了20世纪80年代歌剧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过程,认为此时期的歌剧民族化探索主要为汲取民族元素与中西合璧两种探索方式。最终得出无论是从咏叹调的创作上还是在宣叙调的创作上,对民间音乐的汲取都不是直接原貌创作的,而是经过创作的再加工,是具有创新性的。在中西合璧的创作方式上此时期的作曲家们也是在极力的求变,不是简单的拼贴,是真正的将中西元素融为一体。来呈示戏剧冲突。最后,根据对80年代我国歌剧民族化的探索向下继续思考,从坚持民族化探索与理性看待民族化问题两点出发总结前人的经验,并提出对后人的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诊断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5例,分为2组,均接受物理治疗,每天40 min,观察组同时连续服用6周抗抑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刺激小脑.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996年10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正式从法律意义上提出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概念。综合行政执法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多头执法”
近年来,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因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极高的实用价值,其发展可谓十分迅速。本文以实现无线能量传输在便携式移动设备中的应用为目的,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