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氏体时效钢作为超高强度钢的重要成员,可以通过在中等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析出纳米级的析出相来实现材料的强化。这类钢具有超高强度、高延展性和高韧性,因此成为火箭发动机外壳、潜艇外壳和低温导弹等结构件的首选材料。了解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演变规律,探究析出相的作用机制,是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马氏体时效钢的基础。在马氏体时效钢中,各种纳米析出相的种类、形貌及其热稳定性与材料成分以及热处理制度密切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氏体时效钢作为超高强度钢的重要成员,可以通过在中等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析出纳米级的析出相来实现材料的强化。这类钢具有超高强度、高延展性和高韧性,因此成为火箭发动机外壳、潜艇外壳和低温导弹等结构件的首选材料。了解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演变规律,探究析出相的作用机制,是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马氏体时效钢的基础。在马氏体时效钢中,各种纳米析出相的种类、形貌及其热稳定性与材料成分以及热处理制度密切相关,并且马氏体时效钢在时效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析出相亦存在互相作用的可能性。本文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原子探针层析成像(Atomic probe tomography,APT)、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力学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中Ti、Ni、Mo、Cr、Cu等合金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纳米析出相复合析出行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Fe-Ni-Ti系马氏体时效钢中纳米相的析出行为,发现Ni是重要的马氏体基体形成元素,当钢中Ni含量高于10 wt.%时,才能得到全马氏体组织。Ti是影响钢中Ni3Ti析出最重要的元素,随着Ti含量的增加,Ni3Ti的形核速率增加,时效硬化指数也相应增加。Ni3Ti相时效析出的动力学可用Johnson-Meh1-Avrami方程来描述,发现时效过程的激活能低于Ni和Ti原子在BCC-Fe中的扩散激活能,这是因为Ni3Ti的析出受马氏体基体中高密度位错和界面控制。时效后的Fe-Ni-Ti系马氏体时效钢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沿晶断裂现象。断口形貌分析表明这种沿晶断裂是由于粗大的Ni3Ti相在原奥氏体晶界处析出所致。通过研究Fe-Ni-Ti-Mo系马氏体时效钢中纳米相的析出行为,发现在Fe-Ni-Ti 系马 氏体时效钢中加入一定量的 Mo 后,可以有效抑制 Ni3Ti 在晶界处的析出,使马氏体时效钢由沿晶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提高了其塑韧性。这是因为Mo原子比Ti和Ni原子的晶界偏析能低,时效过程中更容易偏聚在晶界处,进而抑制Ni和Ti原子在晶界处的偏聚,阻碍了 Ni3Ti析出相的形核和长大。与此同时,Fe原子和Mo原子在晶界处具有更高的原子结合强度,可以显著提高晶界的结合力。利用Mo和Ti的协同作用,设计了具有一定耐蚀特性的Fe-Ni-Ti-Mo-Co-Cr系马氏体时效不锈钢,通过研究钢中纳米相的析出行为,发现Ni3Ti、富Mo相和富Cr相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在Ni3Ti析出初期,Mo原子偏聚在Ni3Ti析出相的核心,不仅增加了 Ni3Ti析出的化学驱动力,同时还降低了 Ni3Ti形核的应变能,显著加速了 Ni3Ti的析出。随着析出反应的进行,Mo原子从Ni3Ti析出相核心被排斥到Ni3Ti与基体的界面处,促进了富Mo相在Ni3Ti与基体界面处的异质形核。此外,Ni3Ti析出相的形成消耗了基体中的Ni,极大地抑制了 Cr的调幅分解,细化了富Cr相的尺寸。依靠Ni3Ti、富Mo和富Cr相复合析出强化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8 GPa,断裂韧性为89 MPa·m1/2。为了进一步改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韧塑性,利用Cu加速逆转变奥氏体形成的机制,设计了具有TRIP效应的Fe-Ni-Cu-Mo-Co-Cr马氏体时效不锈钢。通过研究钢中纳米相的析出行为,发现Cu作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增加了逆转变奥氏体形核的化学驱动力。此外,时效过程中富Cu相的析出为奥氏体的逆转变提供了大量的形核位点,从而显著促进了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核。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亚稳态逆转变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通过TRIP效应显著提高了含Cu钢的塑性和韧性。Cu促进逆转变奥氏体形成的方法为提高先进高强钢的强度—塑性—韧性的协同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遥感图像中包含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从遥感图像中了解这些信息对城市规划、地形图的制作和更新、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近年来,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图像的成像过程会受到距离、光照、地理位置、拍摄角度等影响,遥感图像中不同类别的物体可能会产生相似的视觉特征,同一类物体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存在不确定现象。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其高超的非线性表征能力,能从海
焊接是高温合金部件在制造和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加工工艺。然而,由于传统的Ni沉淀强化高温合金在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焊接热裂纹,因此传统Ni基沉淀强化高温合金往往被认为是不可焊的。沉淀强化型Co-Al-W基高温合金的各种特性表明该合金很有可能具备良好的焊接性,因此Co-Al-W基高温合金合金也有潜力成为一种兼具高温承温能力和优异的可焊性的新型高温合金焊接材料。但是目前针对Co-Al-W基高温合
有机光电集成技术是未来信息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物理基础是分子尺度上的光电相互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发光技术(STML)将STM的超高空间分辨率与高灵敏的光学探测技术相结合,展现出了在单分子水平上探索光电现象和洞悉内在物理机制的前所未有的能力。实现基于STM的单分子电致发光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抑制由分子与金属衬底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引起的荧光猝灭效应。在STML研究中,通过物理脱耦
随着航空涡轮发动机向高推重比和高流量比的方向不断发展,要求发动机的涡轮前进口温度不断提高,在高温合金叶片表面涂覆热障涂层是必然选择。热障涂层依靠最外层陶瓷层隔绝大部分热量,并借助金属过渡层将基体和陶瓷层粘结。金属粘结层是热障涂层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作为储铝层,为其表面保护性Al2O3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Al源,从而实现对高温合金基体的高温腐蚀防护。然而,高铝涂层与单晶合金基体间势必会因成分差异而
2022年的河北中考化学既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又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课标”)进行命题的第一年。基于2022年课标,结合命题新政策,全面分析河北中考化学试题,并针对一些典型试题,研究学生的错误答案、剖析学生答错的原因,以梳理、总结出其对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的启示,如此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促进以素养为本的高质量化学教学走向常态。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创新性”是“四翼”考查要求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创新性试题是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及核心价值观念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对2023年高考全国卷生物学创新性试题进行分析,发现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彰显价值引领;注重联系回归教材,体现课标变化;深入考查重要概念,反映学科本质联系;关注创新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据此进一步探究创新性试题对教学的启示,以期更好地
生物集群运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倍受关注,其中蕴含了复杂的流体力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机制,对生物集群行为的物理机理分析及仿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变形体动力学、浸没边界法及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数值研究了包含两个或多个波状运动翼型系统的自主运动问题,并对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个体进行了主动控制。本文的结果对鱼类的集群游动有一定启示,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并开发了基
金属锂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1)及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5 vs.标准氢电极),被认为是锂基电池体系最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金属锂在可逆电解/电沉积过程中,枝晶生长与不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膜给金属锂负极电池带来安全隐患、库伦效率低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其实用化。因此,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并优化SEI膜的成分
三维视觉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人类的感知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信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真实感和浸入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技术相比,光场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记录光线的强度信息和角度信息,因而可以提供额外的观看体验,如自由切换视角,主动重聚焦等等。光场技术也因此被视为最终实现六自由度体验的关键技术。但目前光场的实际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光场数据量巨大,对存储和传输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