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植物词国俗语义比较研究——以“松”、“辣椒”等九种植物俗语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俗语义体现了一种语言的民族性,它反映了受当地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影响的语言所表示的特有意义,这种意义离开了当地文化背景就会难以理解或解释,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本文选取汉韩植物词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9个植物词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这些植物词的国俗语义在俗语中的具体表现,同时分析了两种语言植物词国俗语义的异同点,最后还进一步阐明了产生这些异同点的深层原因。  本文认为,汉韩植物词的国俗语义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以从地理环境、祭祀文化、婚姻文化、社会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几个方面来阐明原因。首先,从语言结构来看,汉语中的一些植物词可以与其他同音词语构成谐音关系,表达某种祝愿或是忌讳的意义,但是韩语植物词的语言结构却并不存在该用法。其次,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地大物博,植物种类多样,因此有众多的植物词可以充当文化的载体;但是在韩国,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就把常见的、广为人知的植物词作为文化载体去传达某种意义,这导致了汉韩两国植物词的国俗语义在意义表达范围上出现了相异点。再次,从祭祀文化因素来看,中国不像韩国那样长久以来保留着祭祀文化的传统,因此汉语植物词的国俗语义与祭祀文化间的关联相对较少;但在韩语植物词中,与祭祀文化有关的植物词则相对较多,因此产生的文化意义也更加丰富。另外,从婚姻文化来看,中韩两国具有不同的婚姻文化和风俗习惯,因此两国植物词所具有的国俗语义也不尽相同。再者,从社会历史文化来看,韩语不少植物词的国俗语义与韩国独特的历史密切相关。最后,从饮食文化来看,韩国人有着不同于中国人的独特的饮食习惯,这一点也在俗语的国俗语义的表达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其他文献
为啥持续喉咙疼痛这种看起来和胃病无关的症状,不是呼吸道疾病,而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在30-50岁的人群中很常见,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是消化的问题。因为这是一种爱“伪装”的疾病,久咳不愈、慢性咽喉炎、咳嗽、哮喘、胸痛等这些看似和胃病无关的症状,都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  咳嗽、胸痛、哮喘都可能是“反流”  有个小伙子反复干咳了3个月,晚上睡觉时,经常因呛咳而醒,严重时整夜无法
邻居王大爷家里两个儿媳不和,经常闹得鸡犬不宁,他批评这个不行,指责那个也不是,只好一个人坐在一旁抽闷烟、生闷气。故常会感到胸肋腹胀、疼痛,食欲不振,胃口皆无,身体很快消瘦了许多。  其实,生闷气的危害远远还不止这些。至少它对身体有八大害:一是呼吸系统:可引起气促、胸闷、肺膨胀、气逆、咳嗽和哮喘等疾病。二是肝脏:容易造成肝郁不舒,肝气不顺,肝胆不和。三是消化系统:气满填肠后不饥不渴,气滞于胃,使消化
唐玄应所作的《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教音义书。该书以训释佛典中有一定难度词语的读音、含义,兼及字形辨析为内容。其广博的内容,精当的训释,使其成为研究中古语音、
很多人重视保健,往往选择通过刮痧、拔罐等方式调理身体。但这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如果不符合其适应症,反而可能加重症状。  如刮痧、拔罐一般适合经脉不通畅的人,如气滞血淤者,可通过刮痧来疏通经络。但气血两虚者不宜刮痧,否则这类人群原本就气血不足,刮痧后往往因为出血、出痧,进而加剧气血不足的问题。时常感觉乏力的人、爱出虚汗的人、面色苍白的人,都属于气血不足,都不适宜刮痧或者拔罐。另外,有
本文试图对宗白华画论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分四个部分。首先,主要阐释宗白华画论的哲学、美学及艺术学基础。宗白华将西方现代生命哲学与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尤其是《易经》相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李艳说,解释起来,就是久卧、喜卧或多卧会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气滞血淤,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百骸,身体虚弱疲倦,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可导致肺气、脾气、心气、肾气的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肢体疲倦乏力的状况。  (1)伤肺气。李艳说,“久卧伤气”首先就累及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