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Gd掺杂TiO2薄膜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薄膜,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其表面覆盖不同厚度的Ag膜,并对其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与分析。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Gd掺杂TiO2薄膜(Gd:0-0.6 at%),并且在1000℃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电子探针(EPMA)仪、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谱(XPS)仪、瞬态/稳态荧光光谱仪,对其成分、结构、形貌、光学性质与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sol-gel法制备的TiO2薄膜相结构转变为:锐钛矿相(400℃)→锐钛矿与金红石混相(550℃)→金红石相(700℃)。Ag颗粒薄膜在TiO2表面呈现两种不同的生长行为:Ag岛的孤立生长(沉积时间为20-55s,特征尺寸由32增加到37 nm),Ag岛的合并生长(沉积时间为90-200s,特征尺寸为37 nm,最大尺寸为72-170 nm);Ag/TiO2复合薄膜光催化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g(200s)/TiO2、Ag(55s)/TiO2、 Ag(20s)/TiO2、Ag(90s)/TiO2、TiO2。2.Gd掺杂TiO2薄膜促进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ART),相结构转变为:单一锐钛矿相(Gd:0 at%)→锐钛矿与金红石混相(Gd:0.3 at%)→单一金红石相(Gd:0.4-0.6 at%)。XPS分析表明:Gd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Ti离子的化合价为+4价,并且Gd掺杂促进氧空位浓度增加。Gd掺量分别为0、0.3、0.4与0.6 at%的薄膜样品的光学带隙数值分别为3.32士0.03,3.25±0.03,2.94士0.03,2.97士0.03 eV。PL测试表明:锐钛矿相(Gd:0 at%)与金红石相(Gd:0.4-0.6 at%)间接带隙发光峰位分别为3.26 eV与3.07-3.1 eV;同时也观察到TiO2(Gd:0-0.3 at%)的直接跃迁发光峰位,分别对应于3.61 eV与3.41 eV;位于2.71 eV的可见光发光峰对应于薄膜氧空位的发光,Gd掺杂促进TiO2薄膜中氧空位浓度的增加,这与XPS分析结果一致。适量的Gd掺杂(0.3-0.4 at%)可以改善沉积态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经过退火处理后,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随Gd掺杂量增加反而降低。
其他文献
目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焦点。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在消毒杀菌、伤口愈合、皮肤病治疗、癌细胞加速凋亡等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采用直流热阴极化学气相沉积方法(DC PCVD)制备金刚石膜,研究了甲烷流量、放电电流、气体压力和基片温度等条件对金刚石膜生长速率、结晶特性的影响。从热应力角度分析了金刚石的微裂纹与爆裂纹现象。针对CVD金刚石在刀具和修整器工具方面的应用研究了金刚石膜的耐磨性。建立了CVD金刚石刀具和修整器的制作工艺。在低真空环境下以热扩散原理建立了大面积金刚石膜表面改性工艺,解决CVD金刚石刀具制作工艺中
本论文应用紧束缚近似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的Peierls相变、磁场下碳管的场电子发射以及碳管闭口端和有限长度对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小半径单壁碳纳米管(3,3)和(
大容量全光光纤通信网络是未来光通信的主流发展方向。全光逻辑门是全光网络信号处理中的关键器件,它可以实现全光信号提取、全光地址识别、全光解复用以及全光开关等作用。另
核聚变装置中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抗辐照损伤能力是关乎到可控核聚变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金属玻璃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特殊结构,不存在晶体材料中的各种缺陷,被
探寻物质微观结构和质量起源,是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和高能实验工作。超高能诱发核反应实验主要包括超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和(超)高能宇宙线测量实
本文的核心工作是用高水平的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几个含有硅和锗的瞬态分子的光谱常数和非谐性力场。在得到光谱数据之后,代入相应的能级公式中,通过计算得到分子的转动能级,可以对
潮汐瓦解事件是超大质量黑洞潮汐瓦解一颗普通恒星所产生的天体活动现象。潮汐瓦解事件源Swift J1644+57的X射线辐射遵循t-5/3衰减规律,和理论预言一致,是当前被证认的一个潮汐
磁性薄膜的研究一直是磁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于诸如坡莫合金这类软磁性能优越的铁磁薄膜材料,因其高饱和磁化强度和低矫顽力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自旋电子学各个领域中。最近发现,在具有铁磁/非磁(FM/NM)界面的磁异质结构中会发生自旋泵浦,从而可以调控铁磁层中的磁动力阻尼因子,并且不同的非磁性层的调控力度不同。大量实验表明,具有较大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过渡重金属如Pt和Pd,在FM/NM系统中表现出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