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伯人在先知穆罕默德的带领下结束了蒙昧时代,进入伊斯兰时代,公元622年是伊斯兰纪年的开始。随着阿拉伯人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们征服了西亚和北非等地区,阿拉伯伊斯兰政府统治疆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被征服的民族被纳入进来。在阿拉伯两大帝国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交接之时,在伊斯兰世界兴起了三种民族主义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认为阿拉伯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因为阿拉伯人是其他民族的统治者,而伊斯兰教也是在阿拉伯人中诞生的,先知穆罕默德就是阿拉伯人;第二种观点是认为阿拉伯人并不优于其他民族,他们主张民族平等,阿拉伯人不优于其他民族,其他民族也不优于阿拉伯人,因为在伊斯兰教看来最尊贵者是最敬畏真主的人。第三种观点是主张其他民族优于阿拉伯人,贬低阿拉伯人的作用,他们认为阿拉伯文化低下,伊斯兰教也并不为阿拉伯人所独有。这三种观点在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争论不休,其中后两派的主张被称为“舒毕思潮”,舒毕人士首先提倡平等主义。在倭马亚王朝,阿拉伯人作为统治者极力助长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其他民族的全部愿望就是赢得民族平等的权利。到阿拔斯王朝时期,非阿拉伯民族,尤其是伊朗民族逐渐从被统治者的身份中解放出来,进入到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体系内。随着力量和权势的增强,伊朗人开始抬高自己的地位而贬低阿拉伯人。舒毕思潮在伊朗表现得最为激烈,影响也最为深远,从政治、文化和宗教上重塑了伊斯兰之后的伊朗。萨珊波斯帝国灭亡后,伊朗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伊朗人也处于伊斯兰社会底层,被称为“马瓦里”,该词的意思是“释奴”,即获得人身自由的奴隶,该词实际上蕴含了阿拉伯人对伊朗穆斯林的蔑视。伊朗人在舒毕思潮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为追求民族平等的地位,参与到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起义中,并最终协助阿拔斯家族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获得了进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宫廷中任职的机会。伊朗裔的宰相掌控朝政,颇有权势,他们支持伊朗古代文化的复兴,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竞争,伊朗裔的文人也用阿拉伯语做诗夸耀自己的民族出身,在取得民族平等地位后,伊朗民族主义初露端倪。这种弘扬伊朗文化,构建伊朗民族文化传承性的努力在伊朗独立的地方王朝建立后达到高潮。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和齐亚尔王朝都兴起于伊朗东部地区,建立了独立政权。他们在取得政治独立后都大力弘扬伊朗伊斯兰前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提倡伊朗文人进行新波斯语文学创作,利用史诗保存民族共同记忆,使伊朗文化在被阿拉伯人统治的两个世纪后得以传承、延续和发扬。非阿拉伯民族追求平等的主要依据就是伊斯兰教主张平等的教义,伊朗人在利用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参与什叶派反对阿拉伯帝国的起义,逐渐了解并选择了什叶派信仰,这也与伊朗人遵循“正统性”的古老传统相契合,使他们成为了先知家族的追随者和守护人。在舒毕思潮的影响下,伊朗人不断发掘和弘扬波斯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将琐罗亚斯德教的“隐遁先知”观念融入到什叶派信仰之中,把伊朗在伊斯兰前后的宗教文化相互贯通在一起,强化了伊朗文化的连续性与传承性,使什叶派信仰成为伊朗民族不可分割的属性。舒毕思潮通过对伊朗民族政治、文化和宗教的构建,使伊朗民族文化从伊斯兰之前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成功转型为伊斯兰文化。因此,舒毕思潮重塑了伊朗伊斯兰化后的民族文化属性,造就了伊朗人独特的伊朗-伊斯兰文化身份。论文以历史研究的方法,梳理舒毕思潮在伊朗发展的三个层次,论述并总结舒毕思潮对伊朗伊斯兰化后民族文化身份塑造所产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