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在Nation (2007)提出的语言教学的一个框架下进行的一项词汇实验研究。Nation (2007)提出,在规划语言课程时要注意平衡四种趋势:以意义为中心输入、以意义为中心输出、以语言为形式中心的学习,以流利性发展为中心的学习。这四种趋势如何平衡才有利于学习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将该框架简称为“四趋框架”(Four-Strands Framework),研究者根据“四趋框架”设计了两种词汇学习的顺序:一、机械记忆—以意义为中心的输入—以意义为中心的输出—以词汇为中心的学习(称为学习顺序1)。二、以意义为中心的输入—以意义为中心的输出—以词汇为中心的学习—机械记忆(称为学习顺序2)。本研究试图比较两种学习顺序的学习效果,并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按学习顺序1进行词汇学习后,研究参与者词汇知识的掌握有何变化?(2)按学习顺序2进行词汇学习后,研究参与者词汇知识的掌握有何变化?(3)对比两种学习顺序,哪种顺序对词汇学习更有利?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学习顺序为自变量,以词汇知识的掌握为因变量。55名英语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分成两组参加实验。设计的4种学习活动中均包含八个目标词。两组研究的参与者分别按照学习顺序1和学习顺序2进行学习。每个学习活动之后,研究者对研究的参与者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说明:(1)按照学习顺序1进行学习时,研究的参与者的接受性词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产出性词汇知识在一、二两步和二、三两步之间均有显著提高。(2)按照学习顺序2进行学习时,研究的参与者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在每两步之间均有显著提高。学习顺序2帮助学习者以稳定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构建词汇知识。(3)按照两种学习顺序进行学习后的最终结果未有显著差异。研究的参与者基本上掌握了目标词的接受性和产出性知识。本研究为“四趋框架”提供新的证据。研究结果可帮助语言教师将词汇教学融入到语言课程中。研究者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一个四步词汇学习模式,将“四趋框架”具化到词汇学习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