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记忆是反映城市空间结构中特定群体对城市历史发展各个时间断面内重要事件、人物、场所及情景等的共同记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座城市所孕育出不同的历史文化,拥有不同的城市记忆。博物馆作为传统的城市记忆场所,通过对历史有形文物的收藏与保护,通过展览的方式,为人们了解城市记忆提供现实场所,从而有助于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采用2016年国家文物局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类型差异分析、核密度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相关性等方法梳理了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与类型演化特征,分析博物馆空间分布上在多尺度(国家、地域、省域尺度)角度下的历史演化,探讨影响博物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博物馆发展按增长曲线特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6),停滞阶段(1966-1976),高速发展阶段(1976-1992),平缓发展阶段(1992-2008),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2)中国博物馆是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进入二十一世纪,民营博物馆开始逐步发展,新增博物馆数量发生了以国有为主到以民营为主的变化,以2013年为节点,中国博物馆新增民营博物馆数量开始超过新增国有博物馆数量。(3)中国博物馆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在博物馆的类型结构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综合类、纪念类、历史考古类占据了中国博物馆的主体部分,行业类博物馆在进入21世纪后发展迅速,艺术类、自然科技类、民族民俗类、革命类博物馆总数相对占比较少。(4)中国博物馆在空间上表现为集群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非均衡空间格局,总体由长江三角洲地区向内陆方向扩散;从地域尺度来看,各地理分区都出现一个核心区。东北地区是以哈尔滨为核心及其周边地区,华北地区是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华东地区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区域,华中地区是以武汉为核心,西北地区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西南地区以川渝为核心,华南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省域尺度上各类型博物馆在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征。(5)中国博物馆的重心表现出非绝对均衡发展的趋势。在重心移动轨迹上中国博物馆的集聚重心呈反“C”型轨迹位移,总体上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的趋势。(6)中国博物馆分布主要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基础、政府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