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批判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探索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制度建设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效果的优良直接关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安全,深化国家治理结构改革和优化国家制度安排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键之举,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的重要来源。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要求党和国家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学习和研究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过程中继承和发展,相较于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历史环境,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国家观进行深入系统地学理分析,以期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应对之策。第一章旨在清晰地认知“什么是‘国家观’”的基本问题,阐释马克思国家观的理论来源及其形成发展的代表性著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研究定位。“国家观”是人们基于特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形成的关于国家制度、国家治理结构、政治体制、政党制度、政权运行机制以及国家文化等的系统观点和根本看法,“马克思国家观”是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分析、批判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研究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系统观点和根本看法。国家的产生、变化发展是动态的,科学客观地认识国家就需要对国家本质及国家消亡的概念作出清晰地界定,明白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科学本质,就明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形成的国家观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它产生的思想来源和实践根源,黑格尔、费希特、费尔巴哈及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都对马克思的国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也从物质根源角度,在主要的经典著作中阐释了自己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国家问题的出发点。第二章阐释了马克思国家观的主要内容,虽然以往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但是由于国家起源成因复杂、国家本质问题众说纷纭,有必要进一步阐释清楚“国家”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国家的政治属性,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无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在于资产阶级运用国家政权占有贫苦的劳动者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的国家本质在于为无产阶级提供用于发展自身的各种条件,并继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至消除异化劳动的状态,并在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状态下继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职能重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同时也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根本制度,巩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第三章重在阐释马克思国家观的核心要义,这是本文的研究中心和重点,“核心要义”即明确哪些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国家观的重点。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从政治立场看,马克思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分析国家问题,鲜明地指出了维护无产阶级及其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要求,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形式予以实现,让广大工人阶级真正能够通过一定的政治制度实现发展自身权益的诉求。从马克思分析国家问题的研究方法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其中马克思坚持把国家的相关问题置之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研究,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家问题,又运用阶级分析法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弊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差异,进而以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分析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使命。从马克思研究国家问题的价值归宿看,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发展。第四章以前面的分析和论述为基础,探讨新时代马克思国家观对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建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看,深入研究马克思观是继承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核心要旨的基本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的新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同时也能指引当代国家治理方向,为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导向,推动建构适用于中国具体国情的现代化、中国化、时代化的国家治理理论。从马克思国家观的实践价值看,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国家观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的培养,培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信仰,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认同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这包括当代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与此同时,马克思国家观的重要实践价值也体现在能够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格局提供借鉴之处,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经典著作提到了国家治理和市域治理思想为当今建构从上到下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