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多种心理应激方法对大鼠进行刺激,通过观察空白对照组和心理应激组大鼠髁突的组织学变化及髁突内MMP-13和TIMP-1的变化,对空白对照组和心理应激组进行对照研究,将数据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探讨心理应激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00g±20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刺激方法:刺激试验的时间分别为刺激2周,4周和6周,采用随机数的方法将七种刺激随机安排到每周内,每日上午进行应激处理,每日1种刺激,同种不连续出现,随机进行,使大鼠不能预知刺激。七种刺激方式分别为:(1)束缚1h;(2)冲水1h;(3)禁食24h;(4)电子驱鼠器1h;(5)泡水1h;(6)禁水24h;(7)潮湿垫料24h。3实验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21只,心理应激组21只,每组再按照试验时间分为2周、4周和6周三个亚组,每个亚组各7只。各组大鼠体重通过均衡检验,证实无差别。各组大鼠分开饲养,饲养条件及环境均相同。实验开始前先将各组大鼠放入饲养箱中,使其适应环境1周,期间不给任何刺激。实验开始后,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刺激,心理应激组按照刺激方法给予刺激,实验结束后,按照2周、4周和6周的时间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材,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研究方法:空白对照组和心理应激组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HE染色显示大鼠髁突的组织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量髁突中MMP-13和TIMP-1的含量变化。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变化研究心理应激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5统计方法:将各指标所测得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MMP-13测量结果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TIMP-1测量结果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P﹤0.05。结果:1髁突组织学变化:对照组髁突软骨表面整齐平滑,软骨层排列整齐,未发现纤维化,骨小梁正常。实验组2周组髁突软骨表面略显粗糙,软骨层出现纤维化,表面带的胶原纤维发生变性,走行方向不清,呈弥漫的无结构样均质物。实验组4周组髁突软骨表面粗糙明显,软骨基质溶解,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出现不规则微裂,甚至崩解,相邻骨髓腔融合。实验组6周组出现修复性反应,髁突软骨表面略显粗糙,软骨层轻微纤维化,表面带的胶原纤维有轻微变性,偶有骨细胞消失。2髁突中MMP-1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实验组2周组,实验组4周组,实验组6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两两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2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4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2周组和实验组4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4周组和实验组6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6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2周组和实验组6周组MMP-13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髁突中TIMP-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实验组2周组,实验组4周组,实验组6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两两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2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4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2周组和实验组4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4周组和实验组6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6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2周组和实验组6周组TIMP-1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心理应激可使大鼠髁突组织发生病理性的改变,短期内(4周内)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这种病理性的改变逐渐加重。2心理应激可使大鼠髁突组织发生病理性的改变,短期内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这种病理性的改变逐渐加重,但之后(4周后)髁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修复。3 MMP-13和TIMP-1参与了心理应激下大鼠髁状突组织病理性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