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进入了以城镇化为轴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小城镇将进入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并重的成长时期。小城镇成长及其导致的社会经济现象已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由此形成的城镇化道路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城镇化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对公认的大中城市推动城镇化模式的唯一性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划分及基于此的有关政策提出了质疑。自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命题后,引发了国内对小城镇的关注和研究。二十年来,许多人对东部沿海较发达的地区小城镇成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机制,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还显得比较苍白,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希望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成长有所裨益。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吸收产业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作用机制,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成长的类型。全文共分四章,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部分内容为基础理论部分。从讨论欠发达与不发达概念入手,较全面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基本特点、功能分类,阐述了小城镇在欠发达地区成长中的作用,充分论述小城镇在农村城市化中的地位。根据研究的需要,介绍和评价了国内外有关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理论,提出了小城镇成长的战略导向。 第三章:这一部分内容是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以我国欠发达西部地区为背景,系统而又全面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作用机制。并对其成长的过程和成长的一般规律进行探讨,最后归纳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类型。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作者力求有所突破的章节。 第四章: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一个实证性的应用案例分析。它在充分分析云南省风庆县的小城镇成长的区域背景、特点的基础上,在前一部分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着重按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成长机制进行分析,并对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调控对策,是对前面理论研究的一个实证性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