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出口贸易持续走弱,中国出口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出现的变化尤为典型。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积极推进与欧盟的贸易发展,但经济危机以来欧洲政治经济动荡,中欧贸易摩擦升级,导致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出现剧烈波动。然而现有文献主要以个别种类产品或个别国家为对象研究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不能全面说明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问题。因此本文在借鉴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文献的基础上,结合CMS模型与引力模型,从方向因素与源泉因素两方面深入分析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问题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参考。本文首先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出口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阐述了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基础,找到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为实证分析部分奠定基础。接着利用EU Trade Helpdesk、IMF等数据库获取研究所需的基础数据,参照HS编码标准将28种产品归结为11大类,从总增长、产品结构、市场分布三个层面分别分析了我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现状,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后通过CMS模型进行分解测算,对我国向欧盟货物出口增长变动的方向因素进行分析,探究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而在面板数据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PPML方法进行回归估计,对我国向欧盟货物出口增长的源泉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了相关结论。基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分析,得到相关经济因素与制度因素通过“生产优势”与“交易成本”影响出口增长。通过现状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波动剧烈,机械设备与纺织皮革是对欧盟出口的最主要的两类产品,“德荷英意法”是占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主要份额的国家。通过CMS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波动主要来自规模效应,主要产品中机械设备竞争效应较稳定,纺织皮革竞争效应出现较大下滑,主要国家市场情况与总体增长相似。通过引力模型实证回归发现,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汇率、政治与社会稳定性、“一带一路”对出口增长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作用。通过对规模效应与竞争效应的回归分析发现,规模效应主要受各国经济规模与新贸易壁垒影响,竞争效应主要受中国经济规模与汇率影响。最后,在所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对欧盟货物出口增长的若干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