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我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些变化鲜明地烙印在民族,尤其是女性的集体无意识中。女性作为一个曾被长期压抑的群体出现,并以其特殊的敏感和执着,深切感受了民族振兴中的焦躁和悸动、痛苦和欢乐,以及女性自身解放中的奋进和迷茫、欣喜和困顿。二十世纪对于中国妇女来讲,是她们彻底改变历史命运的世纪,对于最能体认妇女时代演变与心路轨迹的女性文学而言,它同样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解放的时代,一个有别于古老传统,确立了自己,彰显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时代。历史的变动带来了女性作为一个有着独特性别特点的群体而重现于现实社会的可能和机遇。二十世纪女性文学所呈现的女性主体意识,表现了中国妇女的“人”观和“妇女观”。女性只有“认识你自己”后,才可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女性主体意识及其流变,正好是建设中国女性文化大厦的基本材料。古代,女性没有主体意识可言,古代女性文学作为男性文学的附庸,同样无女性意识可言。只有到了二十世纪,由现代社会变革、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推动下形成和发展的女性文学,才以其从未有过的姿态参与社会,并由此呈现自身的女性意识。“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崛起,突出体现了具有人之主体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抗战爆发前的女性文学则由面向女性自我转到面向广阔的社会,政治意识,阶级意识增强,女性意识的某些层面相应地被冲淡,被遮蔽。战争期间,女性文学呈多元存在;建国后十七年,在高唱时代颂歌的同时,女性意识淡化。性别,对于许多女作家来说,其意义在于参与社会革命,求得自身解放,至于女性自身特殊的性别经验和心理体验,几乎全都融化于社会意识里,或有意地被制约和扼杀了。女性文学的性别特征,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说,它富与广阔社会内涵,因而具备了新的因素,而从文化层面上看,性别特征则“淡化”了。自七十年代起,人们在呼唤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同时,女人们找回了爱与美,女性性别特征逐渐复归和凸现,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自觉。女作家开始充分表达<WP=3>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充分发挥女性感知方式的优势。女性文学进入发展、繁荣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匡正了以往遏止乃至泯灭性别特征的偏颇,表现出空前的性别特征,女性文学称谓终于具备了“人的自觉”与“女性自觉”相统一的较为完整的意义。西方文化、哲学思潮的涌入,包括西方女权主义文化浪潮的波及,使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从创作到批评都注入了更多女权色彩。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女性文学百年来历史的梳理,勾勒出一条大致的轨迹,尽可能在“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产生、发展、变化的关系”这样的思路牵引下进行探讨,基本上完成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一、中国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的关系,并将其与西方作一比较。二、以女性意识的变化,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进行分期,分析了各时期女性文学的不同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缘由。三、针对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繁荣,重点分析了三种文学现象:躯体写作反思恋父情结颠覆母亲神话二十世纪女性文学总体上的基本特征是它摒弃了古代女性文学的依附性,与在社会变革中兴起的新文学共体。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在社会认同的前提下,呈现优化性别特征与淡化性别特征的冲突。“人的自觉”和“女人的自觉”及其统一,是二十世纪中国妇女意识的核心。中国女性文学的未来之路还很漫长,对于它在中国的未来,我抱有很大的期望。毕竟,这是一个充满革命性、反抗性的话语体系。它的未来就在于它的不间断的突破之中,这个过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