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的水文、植被、土壤特征。植物生物量是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库的核心部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库的重要环节,两者对促进植被-土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极其重要。本研究采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和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尕海沼泽草甸和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生物量含量随之减小,表现为:沼泽草甸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泥炭地未退化>退化。随着研究时间的推移,地上生物量7月出现最大值,沼泽草甸8月和9月次之,5月和6月较小,泥炭地8月和6月次之,9月和5月较小;地下生物量6月出现最大值,沼泽草甸5月和9月次之,7月和8月较小,泥炭地湿地7月和9月次之,5月和8月较小。从占总生物量比例来看,沼泽草甸7月、8月地上生物量的含量大于地下生物量,5月、6月和9月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含量相对均衡;泥炭地9月地下生物量含量较大,7月、8月地上生物量含量较大,5月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含量相对均衡。湿地的退化导致植物生物量含量逐渐减少,显著降低了植物生产力。(2)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降低,植物有机碳、全N、全P、全K养分含量也随之减少。从时间动态来看,地上生物量有机碳含量7月、8月最大,5月较小;地下生物量有机碳含量9月最大,7月较小。地上生物量全N含量变化范围在0.83%-2.19%之间,7月、8月最大,5月较小;地下生物量全N含量变化范围在0.71%-1.91%之间,6月最大,7月较小。地上生物量全P含量变化范围在0.13%-0.32%之间,7月、8月最大,5月较小;地下生物量全P含量变化范围在0.10%-0.21%之间,6月最大,7月较小。地上生物量全K含量变化范围在0.82%-1.86%之间,地下生物量全K含量变化范围在0.62%-1.77%之间,全K含量在时间上呈波动性变化。(3)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逐渐减少;随土层深度的加深,SMB-C和SMB-N含量逐渐降低;尕海湿地SMB-C和SMB-N随季节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SMB-C的整体趋向:未退化(685.12mg/kg)>轻度退化(592.60mg/kg)>中度退化(509.61mg/kg)>重度退化(425.71mg/kg),SMB-N的整体趋向:未退化(128.68/kg)>轻度退化(108.70/kg)>中度退化(94.00/kg)>重度退化(77.29/kg)。0-40cm,轻度、中度、重度退化的湿地SMB-C和SMB-N与未退化湿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SMB-C和SMB-N总含量表现为:0-10cm>10-20cm>20-40cm。10-20cm和20-40cm的SMB-C是0-10cm的79.11%和59.47%,10-20cm和20-40cm的SMB-N是0-10cm的77.14%和56.50%。0-10cm、10-20cm和20-40cm,年内月间SMB-N含量差异显著(P<0.05)。尕海湿地SMB-C和SMB-N随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7月最高,6、8月次之,5、9月最小。(4)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研究区地上生物量C/N比和地下生物量C/N比呈现增大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有机碳、全N、全P含量呈正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大,地上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和全N、全P含量以及全N含量和全P含量均呈正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大,地上生物量养分与地上生物量全K含量呈正极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小。SMB-C和SMB-N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较大,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