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执信,淄博博山人。清朝六大家之一,与査慎行有“南査北赵”之称。一生创作诗歌1056首,并著有《谈龙录》《声调谱》诗学理论著作,从诗歌创作实践与诗学理论的建树上看,赵执信在清代学术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对赵执信的研究多着力于赵执信诗学理论的研究,对诗歌创作的解读者较少,且多以概述的形式进行剖析,并未对赵执信诗歌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赵执信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进行阐释与分析,力求从赵执信诗歌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诗学理论,以求能揭示赵执信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赵执信诗歌的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了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对赵执信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梳理与分析,并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论述了赵执信诗歌创作对诗学理论的实践,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对诗歌文本的细读,阐释了赵执信的孤傲性格在诗歌中的体现,从而论述赵执信“诗中须有人在”的诗学观。第二节通过对赵执信诗歌中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别有寄托的风雅精神,论述赵执信“诗外尚有事在”的诗学观。第三部分论述了赵执信师学唐宋,兼采杜甫、李白、白居易、苏轼的诗法,诗歌呈现出多种风格的特征,以此论述赵执信转益多师的诗学观。第四部分论述了赵执信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此点尚无人专门探讨。第一节分析了赵执信山水诗中具有的神韵说特征,这与赵执信反对神韵说的诗学思想相矛盾。第二节主要分析了赵执信诗歌中现实主义诗篇的尖锐性,以此来论证与赵执信提倡的温柔敦厚的诗学观点之间的矛盾。第三节分析了赵执信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语言锤炼的特点,论证了这一特点与赵执信提倡的以语言为役的诗学观点是相矛盾的。从而揭示出诗歌创作并不是对理论的简单实践,认识到诗歌创作的复杂性。第五部分,重在讨论后世对赵执信诗歌的评价。第一节概述了赵执信偏执、狭隘的悲剧性人格的原因,后世诗人对赵执信诗歌的评价中也多涉及到赵执信的人格评价。第二节,论文从《清代论诗绝句》中查证出评价赵执信的诗篇,并结合清代诗话中的观点来看对赵执信诗歌的评价,以求更加客观地评价赵执信诗歌的价值。第六部分对赵执信诗歌阐释研究的成就与困境进行了分析,第一节论述了《赵执信诗集笺注》的体例与成就,阐述了笺注的对诗歌创作研究的重要性,第二节对《赵执信诗歌笺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对笺注中注而未详、当注漏注、注而有误的地方进行增补订正,期望能够更加完善诗歌的笺注部分,为赵执信诗歌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