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燃煤锅炉使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的同时,易引发炉膛内水冷壁的硫化物型高温腐蚀问题。虽然对于燃煤过程中含硫组分的演化机理研究已经十分详尽,但研究发现硫氮组分交互作用对煤粉燃烧过程含硫组分的演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探索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组分交互作用机理对完善含硫组分的演化机理进而防治高温腐蚀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本文以18 kW直流煤粉燃烧炉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锅炉使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的同时,易引发炉膛内水冷壁的硫化物型高温腐蚀问题。虽然对于燃煤过程中含硫组分的演化机理研究已经十分详尽,但研究发现硫氮组分交互作用对煤粉燃烧过程含硫组分的演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探索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组分交互作用机理对完善含硫组分的演化机理进而防治高温腐蚀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本文以18 kW直流煤粉燃烧炉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完成三维模型的建立后,逐步完成煤粉燃烧模型、硫、氮组分热解模型、硫、氮组分均相反应模型及基元反应机理模型等反应模型的建立。其中涉及的非均相反应和含硫组分的热解模型通过编写UDF程序的方式耦合嵌入Ansys Fluent当中。在将模拟值和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平台的可靠性后,分别对考虑和不考虑硫氮交互反应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两种工况下各气体组分以及基元组分的浓度分布和演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含硫、含氮组分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对彼此的影响作用,进而概括总结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组分交互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UDF编写焦炭的氧化、气化反应从而构建的数值模拟平台在数值模拟过程表现出很好的可靠性。CO、CO2、O2和H2等主要气体组分浓度的模拟值在多数测点和实验值基本吻合。CO、CO2和H2等气体组分在炉膛出口处的浓度模拟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3.3%、4.8%和8.1%。(2)在煤粉燃烧模型的基础上,只添加硫、氮组分各自的热解模型、均相反应模型但是不加入硫氮交互作用基元反应的情况下,硫演化模型对含硫组分的生成浓度预测的可靠性较低。与实验值相比,SO2、H2S、COS、CS2各自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2.46%、29.22%、19.76%和37.48%,误差均较大。此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不能用于预测煤粉燃烧过程中含硫组分的演化和浓度生成。(3)在煤粉燃烧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硫、氮组分各自的热解模型、均相反应模型同时加入硫氮交互作用基元反应的情况下,硫演化模型表现出很好的可靠性。SO2和H2S气体组分浓度模拟值和实验值在整个炉膛高度上的误差均低于10%。COS和CS2气体组分浓度模拟值则在多数实验测点位置和实验值较为接近。SO2、H2S、COS、CS2等含硫气体的浓度模拟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81%、4.35%、11.75%和20.27%,远低于不考虑硫氮交互反应的情况。新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煤粉燃烧过程中含硫组分的演化和浓度生成。(4)在数值模拟计算过程中观察到SH、SN、SO等基元组分。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组分交互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含硫组分的浓度生成:在主燃区内,硫氮交互作用通过反应SO2+H→SO+OH和反应SO+NH→NO+SH影响SO2的浓度生成和演化趋势,即NO的生成会消耗含硫基元,促进SO2气体转化为含硫基元组分;在还原区内,H2S通过反应H2S+H→SH+H2和H2S+OH→SH+H2O生成SH基元组分,SH通过反应SH+NO→NH+SO和SH+NO→SN+OH还原分解NO气体,此时硫氮交互作用表现为促进H2S气体向含硫基元转化和含硫基元组分对NO的还原分解。
其他文献
氢燃料电池气密性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氢燃料电池内部进行气密性检测,传感器需要具备共形能力好、环境耐候性强以及具有较大拉伸性能等特点。柔性传感器结构轻薄,能够拉伸、弯曲甚至扭转,具有良好共形特征,适用于车载氢燃料电池内部的气密性监测。基于柔性传感器的上述优势,本文提出利用柔性应变传感器对燃料电池内部组件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实现对氢燃料电池内部气密性检测的目的。现有的应变传感器按照测量原理
自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低碳烃(C1-C3)作为基本的能源原料,也是用于生产许多工业必需化学品的商用有机化合物,其混合物的高效分离纯化对于工业发展、能源、环保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离提纯方法存在能耗高、成本大、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而变压吸附分离由于能耗低可以实现绿色生产这一目的。其中,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是吸附分离过程的关键,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有必要继续开发新型多孔材料作为轻烃吸
燃煤汞排放量占人为汞排放量的比重较高,吸附剂喷射脱汞技术因其高效、操作简单的优点在部分场合得到应用。然而,该技术也因成本高、竞争吸附、温度域狭窄等问题,无法大规模推广。由铁基修饰改性的核桃壳生物焦以其成本低、吸附效率较高、再生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潜在新型吸附剂。铁基改性生物焦属于高分子质量混合物,结构复杂,其汞吸附性能主要由结构特性与表面化学性质两方面决定。因此,从微观角度解析探究铁基改性生物焦的分
五种或多种元素以等原子比组成的新型高熵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过去几十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熵效应,高熵合金倾向于形成简单且无序的固溶体,这为耐蚀合金的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选用在低温下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经济型非等原子比Fe40Mn20Cr20Ni20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合金组成元素Mn在调控组织和改善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然而,Mn会弱化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降低合金钝化膜的稳
“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是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形式的必然选择,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天燃气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也将发挥桥梁作用。回收燃煤和燃气锅炉烟气中的蒸汽潜热和烟气显热等余热,是这些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热电企业节能减排增效的重要手段。烟气冷凝器是余热回收的核心设备,它的对流冷凝换热特性直接影响水蒸汽和余热的回收率,因此有必要对烟气冷凝器换热特
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在厨卫用具,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但时刻存在着的细菌感染的风险,需要针对性的开发奥氏体抗菌不锈钢,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ASS)的耐磨性及赋予其抗菌性能,本文应用两种改进的活性屏离子氮化(ASPN)技术,对316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下(420℃)进行表面氮化处理,在其表面形成由含Cu抗菌沉积层和S相(N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γN)硬质支撑层组成的功能梯度复合改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控制好等优点,目前被应用于能源、化工、环境等行业。其中提升管内强烈的不均匀流动结构以及颗粒团聚物的出现,对设计整个循环流化床和流化床内的流动、传热及污染物的排放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多相质点网格法(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MP-PIC)能准确模拟颗粒间作用力的同时减少了计算时
作为非晶合金的完美衍生物,非晶复合材料解决了非晶合金的室温脆性问题。非晶复合材料不仅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非晶合金高强度、高硬度和大的弹性模量等优点,还显著提高了室温拉伸延展性。非晶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的候选者之一,其在服役过程中必须满足均匀变形的条件,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早期失效。亚稳型内生树枝晶增韧的非晶复合材料通过引入马氏体相变可以明显增强非晶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并提高塑性变形能力。随着人类对浩瀚
低温等离子体在能源转换、材料处理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微波辐照碳材料会在谐振腔内形成低温等离子体的问题,选择煤焦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对低温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电场强化效应总是发生在两个球形煤焦颗粒的接触点处,当夹角为0°时,电场强化效应最强。当球形煤焦半径为0.6~5.4 mm时,煤焦颗粒在微波场内通过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