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认知主体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确立了“人是主体”的学说。人作为主体,在康德哲学中主要表现为认知的主体、道德的主体和审美的主体。《纯粹理性批判》作为康德哲学的开端,主要解决了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在此过程中突显出认知主体的能动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认知主体做一探究。对认识论或认知主体的强调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的表现特征。认知主体的形成是随着主客关系问题而出现的,人又以认知主体的形式显现出来,在反思哲学中以“自我意识”为基点被确立起来。“自我”的确证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而在休谟的怀疑论中遭到质疑,最终康德通过理性的批判和认识领域的“哥白尼革命”,确立起理性主体原则和人在认识领域中的认知主体地位。首先,康德诉诸于先验哲学,将认识论问题转为认知主体的问题。从主体自身之内寻求认识何以可能的根据,正是先验主体自身具有的形式上的逻辑统一功能,使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所以,在康德先验哲学中,先验自我作为认知的主体,是个功能性的、逻辑主体,而不是心灵实体。其次,康德通过对主体认识能力的考察,确立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于:认知主体所具有的先天直观形式把握人的感受性而形成感性对象,知性范畴作为主体的先天思维形式,对感性杂多进行综合统一而形成知识,这种综合作用来自于主体的先验统觉的功能,并且感性与知性是通过先验想象力的联结结合起来的。这一过程体现出认知主体的自发性、能动性和综合统一性的特征。然而,康德的认知主体具有认识上的界限和范围,它只能在经验领域发挥效用而不能越界。最后,康德以认识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划界,导致认识的二元论,同时认知主体被限于自我之中,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唯我论”。虽然,康德认知主体理论具有一些理论上的困难,但他有关认识主体的观点在哲学史上以及康德整个哲学中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吴家岭隧道北口施工、心得和体会。
作为一项保证各行各业的生存及发展所必须能源的一项重要产业,煤矿采矿行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如今,随着各项关键技术应用于煤炭采矿行业中,该行业在不断的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缺口较大,尤其是煤炭资源,需不断勘探以及开发。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环境较为恶劣,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
目的探究牡丹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手机依赖对自测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161名护理学生,利用问卷星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手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人们对美容产品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的是健康性,因此在美容防晒产品的研发中,对防晒因子成份的提取上也逐渐由化工合
新建佛山大桥为原佛山大桥的加宽桥,全长995.88m,宽18m,旧桥宽为18.3m,新旧桥全宽36.3m。本文主要介绍方案比选、连续箱梁小室 大悬壁翼板三向预应力设计。
本文介绍了管栅配合注浆的方法在处理隧道坍方中的应用,以实例对注浆范围、支撑间距、开挖方式等进行论述,并通过理论检算,为隧道塌方处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目前的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不足。故应立足于素质教育,结合语文学科和高职院校的特点,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
工作场所学习与转化学习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成人个体能够在工作场所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但转化学习却能让个体反思经验,有意识地对自我假设和经验预期进行变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