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觉电生理改变的临床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而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多年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以及研究多集中于其血管病变上,而对糖尿病视功能改变的观察和研究较少。本实验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分别记录了正常和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8周以内PERG-q波及FERG-b波潜时,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进行了观察;以及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分别对10例(20只眼)正常人及22例(37只眼)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进行了检测和观察。 本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大鼠从模型建立后第3天开始PERG-q波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即有显著延长(P<0.001),而从第1周开始FERG-b波的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也显著延长(P<0.001),并且PERG-q波潜时的改变早于FERG-b波潜时的改变。同时发现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VEP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幅值降低;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DR组与其他各组PERG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表现为q波潜
其他文献
周静,《小学生导刊》编辑,喜欢看书,喜欢旅行,喜欢写故事。出版有《叮当响的花衣裳》《七岁汤》《栀子花开了一朵又一朵》等著作,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  创作谈:  我喜欢栀子花的香味,喜欢夏天。夏天的山里很美,也很宁静。  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会有雾慢慢浓郁,然后又慢慢消散。偶尔还有一团一团的雾缠绕在山腰。  山里的村庄不大,小学也小,木房子都被岁月涂上了颜色。  可是,这
评注:本题采用整体换元,探寻所求问题在已知条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根式函数的最值问题具有灵活性强、难度大的特点,许多同学望而生畏、一筹莫展.实际上,只要认真分析题意,注意条件的应用,不难找到合适恰当的解法.本文将介绍几种巧用构造法求解根式函数最值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构造直线的斜率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autoimmune myocarditis)是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由致敏T淋巴细胞和自身抗体所介导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而致敏性T淋巴细胞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CD4+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