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水库是一座抽水型供水水库。本文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研究了该水库水体表层悬浮物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水库水流方向,悬浮物浓度呈现明显的纵向梯度变化,即从硝化池入水口至大坝处,水体表层的悬浮物浓度逐渐降低。入库原水、过后沉池后、孤岛、库中、大坝处全年的平均悬浮物质量浓度为20.8mg/L、18.4mg/L、11.7mg/L、8.8mg/L、8.4mg/L。水体透明度、表层叶绿素浓度的变化与悬浮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入库原水表层悬浮物粒度D(0.5)平均为250.7μm,D(0.9)平均为391.3μm,主要以小型浮游植物、黏土、粉砂等颗粒物为主。过生物硝化池后,D(0.5)和D(0.9)平均分别为144.3μm和363.5μm,主要以粉砂、砂粒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浮游生物。孤岛附近位于水库的过渡区,颗粒物主要以黏土、粉砂和小型浮游植物等为主。在大坝处和库中附近,D(0.5)和D(0.9)平均为329.1μm和802.6μm,主要以群体性绿藻为主,少量丝状藻类和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等)。该水库库尾修建有生物处理工程,工程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作用以降解水中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本文通过分析原水经生物反应池前后理化指标、叶绿素和悬浮物等的变化,揭示生物处理工艺对该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工程对入库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率,而低浓度时效果不明显;降低水体中叶绿素浓度,去除部分藻类;同时还能提高水体中溶氧等。本研究初步评价了不同模式运行下对水质改善的效果,并提出了生物硝化池的调度与运营管理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