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热带气旋(TC)的强度预报进步缓慢,成为TC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迅速增强(RI)一直是TC强度预报的难点,因而备受关注。南海海域位于热带及副热带地区,是TC的多发区域。由于靠近东亚大陆,南海TC发生RI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影响我国南部地区,给我国的防台减灾造成重大挑战。因此,针对南海TC的RI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RI过程中南海环境场与TC之间常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问题。因此研究南海TC的RI过程对于加深对TC增强问题的理解大有裨益。本文选取南海超强台风“威马逊”(2014)作为研究个例,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RI的触发机制、RI过程中TC内核结构演变及环境场和TC内核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希望借助针对个例的机理研究增进对南海TCRI的理解。本文利用WRF-ARW模式和动力初始化方案对“威马逊”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式水平分辨率最高为2km。模拟过程自“威马逊”进入南海开始,至登陆我国大陆为止,模拟时长共72h。模拟路径与强度均与美国台风联合预警中心(JTWC)最佳路径资料相近,最大路径误差小于90km,最大强度误差小于8m/s,RI过程能够被成功再现。利用常规及遥感观测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C周围热带季风云团、副热带高压、梅雨准静止锋及热带低压“麦德姆”(2014)模拟均较为准确,模拟“威马逊”结构合理,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基于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分析了RI过程的触发因素。研究发现“威马逊”RI期间环境场稳定缓变,因此RI的触发机制源于RI前后TC内核的结构变化。这些结构变化主要包括TC轴对称化和最大风速半径(RMW)的收缩、内核底层对流有效位能的积累及TC中、高低层环流中心的迅速对齐过程。TC内核结构变化激发了深对流活动,从而触发了RI过程。研究发现“威马逊”RI期间内核出现“双暖心”(DWC)现象。其中,中层暖心(MWC)位于3-9km高度,随着TC增强过程出现;高层暖心(UWC)位于13-17km高度,出现于RI的中后期。UWC的出现晚于MWC,且强度略弱。利用位温收支方程诊断可知眼区下沉运动为DWC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UWC的形成还伴随平流层的高熵空气下沉进入对流层。UWC的生成与对流爆发(CBs)有重要联系。UWC生成阶段,8km高度RMW内CBs数量迅速增加。CBs突破对流层,其逸出气流沿着眼壁形成补偿性下沉气流,有利于眼区高层增暖;同时CBs有利于向上输送角动量,提高高层惯性稳定度,从而提高加热效率。高层增暖和下沉气流增加了对流层高层的静力稳定度,导致CBs活动减弱。然而此后UWC仍继续增强,表明CBs及补偿性下沉气流并不是UWC增强的唯一机制。利用轨迹追踪发现眼区高层部分气团来源于TC内核以外平流层低层。这些气团随平流层低层浅薄入流进入TC内核并旋转下沉进入眼区,促进了高层眼区的增暖。利用Sawyer–Eliassen(SE)方程诊断可知该浅薄入流是由出流层的动力强迫导致。利用地表扰动气压诊断方程,证明MWC和UWC在TC增强的前期和后期分别占主导地位。从地表气压的下降来看,二者贡献相当。研究表明DWC结构对维持TC增强速率有重要意义。此外,南海夏季风对“威马逊”RI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大气可降水量收支方程证明夏季风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威马逊”的主要水汽来源。敏感性实验表明改变环境水汽含量能够显著影响RI过程。受季风环流影响,RI过程中环境垂直风切变(VWS)较大,平均超过12m/s。强VWS引起TC内核出现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其中雨带主要集中在顺风切左侧(DL)象限,同时上下层中心发生显著倾斜。TC倾斜轴的进动过程是TC抵御VWS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TC的增强过程首先伴随着倾斜轴的顺时针旋转。当TC倾斜轴旋转到逆风切方向时,TC上、下层环流中心距离最小,此时TC开始增强;当TC倾斜轴旋转至DL象限时,内核区域VWS最小。此时CBs迅速增加,UWC开始建立。表明进动过程是环境VWS与内核结构相互作用的关键机制。通过敏感性实验证明,TC抵御环境VWS的能力与TC自身强度有关,当TC较弱时,由于惯性稳定度较小,TC无法抵御环境VWS,增强过程受到抑制。此外研究发现环境VWS在上午最大,而上半夜最小,同时雨带在后半夜开始组织,上午达到最活跃的状态,下午消散。辐射日变化是造成环境VWS和雨带准周期变化的原因。改变辐射日变化的相位不仅可以改变环境VWS,还可以改变TC雨带的活跃时间,从而影响TC内核的深对流活动。辐射日变化对RI过程有显著影响,其中夜间更有利于TC增强。最后研究了TC增强过程中的平衡动力学问题。利用SE方程对TC次级环流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证明TC内核RMW以内的相变潜热加热是TC次级环流最重要的强迫项,因此RMW内侧深对流活动对TC加强过程有重要影响。同时证明云顶辐射冷却并不足以解释平流层低层浅薄入流,而出流层的涡动涡度通量才是关键强迫因子。结合切向风收支方程研究了边界层摩擦的作用,发现摩擦倾向于增大眼区的切向风,而减弱眼区外围的切向风,表明底层摩擦的净作用仍是减弱TC强度。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小型无人机航拍在电视领域的使用前景,深入分析了小型无人机航拍在镜头语言应用中的特点,提出了无人机航拍镜头使用中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本文结合现有技术及拍摄
本课题基于肿瘤微环境特点,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结合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两种纳米递药系统,选择共递送Toll样4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作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水体放射性测量中要得到核素的活度,就必须知道核素的探测效率,而探测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对高纯锗探测装置进行效率刻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选用的高纯锗探测装置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一方面会加大企业技术模仿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本
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聚氨酯单体、染料、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及导电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重要原料。目前工业上生产苯胺的方法大多数采用多步合成法,尽管工艺相对比较
本文以民国时期江西的师范教育为切入点,考察1912至1937年间江西师范教育的发展情况。并以江西省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以及女子师范学校为落脚点,深入剖析选题这一时段江西师范教育的组织体系和教育内涵等重要元素,彰显民国时期江西师范教育的特色,从而探讨师范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民国时期江西的师范教育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政策的推动之下逐步发展起来,与时代变化需求密切相关。动荡不安的国内时局
目的探究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优势及其在视觉传达中的语言形式与发展策略。方法从媒体形式的发展进程谈起,结合新媒体艺术的变异性、发散性、连结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其应用于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且深入的应用,扫地机器人作为家庭智能机器人的代表,其产品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现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从无到有,从以前的奢侈品到现在生活的常见品,在商场、超市等场所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经渐渐普及到了居民的家庭中。随着空调的普遍使用,
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页岩具有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含量较高及沉积发育相对稳定等地质特征,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晚加里东期以来的历次构造活动中,受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