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鄂尔多斯高原民族地理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明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各民族经历较大的变迁过程。这一时期,先后有蒙古、汉、回及其他民族活跃于高原之上。本文以元明时期的鄂尔多斯高原为研究范围,分三个时间段探讨高原上各民族的分布与变迁过程。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及评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元朝建立以前至元末鄂尔多斯高原各民族政权的分布。通过夏、金政权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界限判断党项、女真两个民族分布的大致范围。此后,由于蒙古骑兵南下,夏、金政权灭亡,蒙古族开始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元朝建立后,元政府通过军事驻防、移民屯田及畜牧,大量蒙古族、汉族及其他民族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在该地区形成民族迁徙的浪潮。第三部分论述明朝洪武至景泰时期鄂尔多斯高原民族地理概况。随着明朝军队的北上,元朝势力退出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呈现大规模向北迁出、汉族人口由南迁入的特征。明前期以阴山一线为明朝北部防线,但在大批蒙古军民归附的情况下,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西部仍然分布数量可观的蒙古族。跟随汉族一起迁入鄂尔多斯高原者,还有元代逐渐形成的回族人口,但回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高原西部的宁夏地区。本文主要以现存清真寺的地理位置推断回族人口的分布。总体来说,明朝前期的鄂尔多斯高原民族分布与变迁是由于明军统一战争引起的,随着政局的稳定,大规模的汉族人口被迁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格局。第四部分,明朝中后期,由于明政府放弃战略要地东胜卫,蒙古牧骑开始越过黄河重新进入鄂尔多斯高原。此后,明政府放弃对鄂尔多斯高原大部地区的控制,在高原南部构建边墙作为防御工程。因此,延绥与宁夏两镇边墙成为区分蒙古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在鄂尔多斯高原分布的一条明显界限。在边墙以北的蒙古族经历了各部落的争夺与迁徙。最终,经历百年发展迁徙的鄂尔多斯部驻牧于高原,并再未离开。在蒙、汉两个民族争战迁徙的同时,回族逐渐发展壮大。但由于文献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不利于鄂尔多斯高原回族地理分布的研究,只能作大体的推断。最后,对各个时段民族地理概况进行特征、因素及影响分析,深入理解研究区域内各民族的分布及变迁。
其他文献
目的:优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最佳灌肠液温度。方法:采用自拟止血方保留灌肠,随机分为试验1组(40例),采用37~39℃灌肠液保留灌肠;试验2组(40例),采用40~41℃灌肠
看过一部叫做《商海通牒》电影的人,大概都会对里面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电影里那位投行领袖提到了他认为的3种商业生存之道:Be First(成为第一),Be Smarter(更加聪明),or Cheat(欺骗)。
介绍了医院电梯的特殊性及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加强医院电梯使用及管理的具体方法。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患的肿瘤类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高危险型HPV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报道了大量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道德困境水平,为管理者改善护士道德困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对湖州市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道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尺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对工程的经济性、安全性的影响就显得愈发重大,特别是大量高、陡岩质-土质混合边坡工程的出现,对传统的稳定性计
外国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新课程改革以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增大。就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来自国外的课文有30篇,占16.8%。这不仅因为外国文学具有丰富
美国内战期间,结肠损伤士兵大多数死于感染和败血症。一战期间,结肠损伤的治疗多行Ⅰ期修补,但病死率高达60%~75%。二战期间,结肠损伤多以肠管外置或近端造15作为首选治疗,同时随着抗
本文对涡扇发动机三维加力燃烧室内的两相湍流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两相流模型采用双流体模型 ,湍流模型采用标准 k-ε模型 ,湍流燃烧采用涡旋破碎 ( EBU)模型 ,数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