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湿地号称城市的“天然空调”,对城市热环境的改善、城市景观的建设、城市自然物种的保护、城市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近3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扩张现象逐步加快,由此带来的城市建设用地占用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社会事业的有序发展。本文选择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为研究区。在广泛综述国内外研究城市湿地动态变化监测、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和城市湿地与城市热场分布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应用TM/ETM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技术,对杭州市城市湿地的动态变化和城市热场分布进行了量化研究,分析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体现了城市湿地在城市中的重要生态环境意义,最后提出了合理保护城市湿地,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和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杭州市1978-2010年城市湿地动态变化的定量研究,表明32年间杭州城市湿地区总面积锐减260.06km2,其中包括人工湿地249.75km2,沼泽湿地9.99km2;湿地区在空间分布上也发生了较大的位移,具体表现为向城市周边以平均每年100m的速度萎缩;湿地区中唯有湖泊湿地总面积增加1.97km2,这主要与近年来湿地保护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投入与重视度有关,例如仅2002年西湖扩建工程使杭州湖泊湿地面积增加约0.27km2等。2.结合TM数据的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前人对各种地温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成果,本节选用单窗算法计算地表温度,得到了杭州地区1994年5月12日、2000年10月11日和2010年5月24日三期热场空间分布图。通过与地面数据的对比检验,表明反演结果可信,该结果能够满足城市热场分布的进一步研究。3.根据杭州市土地利用分类图和热场分布图,运用热场分级分析和剖面分析的方法,对热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下垫面地类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湿地对城市热岛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可以较为有效的应用于城市热岛的缓解工作中。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城市湿地,提出了城市湿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从优化城市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占用、湿地保护立法三个角度进行了观点阐释,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