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对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具有评估、导向和激励作用。给予人文社科成果以正确评价,给予研究者以合理奖励和晋升,方能激励其研究热情,真正推动人文社科研究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但目前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人文社科的发展。因此,改革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制,逐步减少和消除现行成果评价造成的弊端,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公平而有效的成果评价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人文社科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术规范,推动人文学科快速发展。文章把研究的焦点聚集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相对薄弱、但在科研创新和服务地方中越来越重要的地方高校上,并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个案——宁波大学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复杂性,本文从评价涉及的要素如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入手,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这些要素的研究现状,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可资借鉴的、适合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现状的指导理论,探寻地方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理论改革走向。其次运用个案研究法,由个别到一般,以宁波大学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校近几年推行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政策。在这部分内容中用座谈调研法,研究该校现行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政策对不同层次研究者以及人文社科成果质量的影响;接着使用数据分析比较法,不同角度地对比分析了该校近五年的人文社科成果量与质。在主观座谈调查和客观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该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政策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目标急功近利、关注短期行为和眼前利益;成果评价标准的设定不符合人文社科的特点、忽视学科差异和教师个人差异;评价方法简单量化、评价结果运用过于刚性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取得的成绩,文章全面考虑了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校科研工作与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终极目的出发,给出了创新地方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建议:着眼长远、准确定位评价目标,调整评价标准、实施分类评价,扩大评价主体、建立监督机制,扬长避短、改进评价方法,以人为本、弹性运用评价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