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新兴的经济区,在沿海地区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后发区域。北部湾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和桥头堡,是我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反客为主的关键一步棋,因此在该地区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该地区经济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在我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东部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从加工出口的产业链低端向技术研发的产业链高端升级的阶段,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业部门会向北部湾地区转移。北部湾同时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技术的吸收者和向东盟地区技术扩散的传播者。因此,研究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否能够在技术吸收和传播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的集聚度以及产业集群的内部和跨地区网络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北部湾产业集群跨地区创新网络构建的思路。全文的主要内容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跨地区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建立了产业集群跨地区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网络关系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第三部分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现状,并通过计算区位商对广西及南宁、北海、桂林三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产业集中度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通过网络分析法和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的外部交流网络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 本文研究发现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程度还未达到全国水平,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形成了北海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南宁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桂林以光伏产品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布局。 北部湾地区电子信息企业的创新网络根植于国内跨地区创新系统和非东盟的跨国创新系统,而集群内部的本地网络和北部湾-东盟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较弱。而其创新效率提高主要依靠的是跨国和国内跨地区网络中的组织邻近机制,社会邻近机制的重要性次之,认知邻近和制度邻近机制再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