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跨地区创新网络及创新效率——以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新兴的经济区,在沿海地区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后发区域。北部湾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和桥头堡,是我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反客为主的关键一步棋,因此在该地区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该地区经济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在我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东部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从加工出口的产业链低端向技术研发的产业链高端升级的阶段,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业部门会向北部湾地区转移。北部湾同时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技术的吸收者和向东盟地区技术扩散的传播者。因此,研究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否能够在技术吸收和传播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的集聚度以及产业集群的内部和跨地区网络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北部湾产业集群跨地区创新网络构建的思路。全文的主要内容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跨地区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建立了产业集群跨地区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网络关系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第三部分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现状,并通过计算区位商对广西及南宁、北海、桂林三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产业集中度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通过网络分析法和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的外部交流网络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  本文研究发现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程度还未达到全国水平,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形成了北海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南宁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桂林以光伏产品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布局。  北部湾地区电子信息企业的创新网络根植于国内跨地区创新系统和非东盟的跨国创新系统,而集群内部的本地网络和北部湾-东盟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较弱。而其创新效率提高主要依靠的是跨国和国内跨地区网络中的组织邻近机制,社会邻近机制的重要性次之,认知邻近和制度邻近机制再次之。
其他文献
描述了完全由Moenus纺织机械公司制造的新型分条整经机Sucker Comcon.Sucker Comcon已用于短纤及混纺纱的生产加工.这种新型整经机将Hacoba的专利技术和Moenus Sucker品牌对
目前,一方面学习型区域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并且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前沿;另外一个方面,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由于产业集群本身所具备的学习和创新的集体效应,就使其与发展学习型区域之间具有了交叉融合点,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将产业集群引入到学习型区域的构建中来,提出了基于产
庚寅三月,江南春绿,杜鹃花红,万物竞发。我们兄弟姐妹,走进皖南、赣东北、浙西这片热土,追寻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敬爱的父亲刘毓标留下的战斗足迹。  在这片土地上,父亲曾经担任皖南特委委员,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红军独立团政委,皖浙赣省委委员、组织部长。他和战友们一起,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他们组织柯村暴动,成立皖南苏维埃政府;开辟鄣公山游击根据地,使之成为皖浙赣边区坚持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