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文明表现出了衰落的迹象。自2013年起,由尼山圣源书院组织发起,全国众多高校儒学研究的学者积极响应,走进乡村开设乡村儒学讲堂。以百姓的语言讲授儒学经典,希望通过儒家孝道等核心价值思想的传递,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重建乡村的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这一行动已经开展近三年的时间,吸引了大批村民,乡村儒学建设已经在尼山片区逐步形成了近百个行政村的学习网络,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扎根的这种尝试,如今被称为“乡村儒学现象”。本文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调查了山东省乡村儒学现象及其传播模式对乡村文明的影响。调查对象主要为山东省尼山片区的北东野村和小官庄当地的村民,数据主要来源于对当地村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通过对村民们的深度访谈,了解到乡村儒学是如何在当地开展,又对当地乡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村民又是何种体验的相关经验资料。调研也通过观察和非正式访谈以揭示当地村民对于乡村儒学的感受和态度。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儒学建设对于村民的个体道德起到了提升作用;也对乡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妇女群体成为乡村儒学传播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儒学在内容组织形式上有待完善;在传播模式上仍有进步的空间;师资问题成为乡村儒学发展的主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