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一项关于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相关疾病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评价电针联合刺络拔罐对颈椎相关疾病的指标改善情况,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相关疾病提供循证学依据;2.通过开展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以非甾体抗炎药物为阳性对照组,评价电针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慢性颈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文献研究:采用Cochrane评价系统对电针联合刺络拔罐疗法对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关于电针联合刺络拔罐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了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2.临床研究(1)招募对象:所有招募患者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大德路总院针灸门诊就诊患者(2)研究类型采用随机设计方案以避免选择性偏倚。按照1:1:1的比例,遵循随机化操作,利用excel设计随机数字表号及分组结果,并制成卡片,运用不透光信封密封,并对信封安随机分组的顺序号进行秩序编号,受试者根据所拿到的信封的随机号按照卡片分组进行治疗。对评估人员及数据统计员设盲,以避免患者数据评估及统计出现偏倚风险。(3)干预措施治疗组电针联合刺络拔罐组:电针治疗:取穴:电针选穴:颈百劳、颈夹脊、肩中俞、肩井;①针具:华佗牌电子针疗仪(SDZ-V型)、0.3x25mm毫针、vonfrey EVF3测试仪、安尔碘型皮肤消毒剂、消毒棉签、95%酒精、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规格0.7x30TW.LB)、玻璃火罐若干个(型号:1号、2号、3号、4号、5号)、止血钳、医用脱脂棉若干等。②体位及环境:患者针刺时采用患者取坐位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及施针者手指常规消毒后,取双侧以上穴位,用毫针直刺入穴位,针刺深度根据受试者体位及胖廋决定,每个穴位均行针至得气为度,待患者感觉到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后即留针,每次给两个穴位再加电针仪并给予相应加电刺激,针刺时输出电流应≥1mA,疏密波;针后出针,并再次测量患者的痛阈值及VAS评分,并进行相关量表的评分。以上治疗每周3次,治疗间期大于24小时,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0次。刺络拔罐治疗:每次选择2-3个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或俯伏坐位,用安尔碘常规消毒所选刺络皮肤及周围后,在压痛区域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3-5次(深度1-2mm)后迅速加拔玻璃火罐(火罐型号根据叩刺皮肤面积选择),出血1-5ml,留罐3-5min即可,取罐后用消毒干棉球将皮肤表面擦试干净,并按压直至叩刺皮肤局部未再出血。局部刺络拔罐每周治疗2次,定于每周第1次和第3次治疗时施加。注意事项:刺络拔罐后注意局部保暖,治疗当天避免接触冷水以及直接对着空调吹风。电针组:电针选穴及电针操作同电针联合刺络拔罐组,只进行电针操作。以上治疗每周3次,治疗间期大于24小时,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0次。对照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用法及用量根据医生给予处方使用,治疗时间不超过21天。疗程以上电针治疗每周3次,局部刺络拔罐每周治疗2次,定于每周第1次和第3次治疗时施加,治疗间期大于24小时,电针联合刺络拔罐使用时计算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0次。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处方使用,使用时间不超过21天。分组、研究时间及评价点将入选的慢性颈痛患者按随机要求分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组、电针组和药物对照组3组。电针组及针罐组疗程均为10次,药物组不超过21天。以治疗前、治疗5次、10次、随访1月作为评价点进行评价,一共评价4次。观察指标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婚姻史等。疗效性观测a累积评定指标:1)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评价时点:0次、5次、10次、随访随访1月评价,一共4次。b即刻效应评定指标2)vonfrey EVF3痛阈值测定仪3)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时点:每一 1疗程治疗前1min、治疗后1min后的痛阈值评分及VAS评分,共4次。次要评价指标4)SF-36症状自评量表5)13项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评价时点:0次、5次、10次、随访1月评价,一共4次。6)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记录:药物不的良反进行评价由SER不良反应量表对,针灸不良反应每次进行记录患者出现的状况进行评价。7)疗效评定根据NPQ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分认为有效,减少小于4分无效,同时将各时点的NPQ、PPT、Beck SF-36、VAS评分作分析比较;8)统计分析①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②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为P值小于或等于0.05;③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重复测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多元方差分析。④治疗10次时的NPQ疗效分析采用卡房分析并进行组间校正。结果:1.系统综述:初检查相关文献243篇,经阅读标题后排出获得43篇,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后,排除自身对照等、纳入29篇,通过查阅全文,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篇,排除重复发表的论文2篇。最终纳入13篇文献。根据Cochrane的Revman5.3软件进行质量评价,纳入的13篇文献质量均不高,在随机方法上,纳入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但是大部分未说明用哪种方法;在分配隐藏方面,所有文献均未表述,在盲法的评估上,所有文献也均未提及,数据的不完全报告方面,所有文献也均未提及。13篇文献评价了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疾病的疗效情况,与手针比较有3篇文献,与刺络拔罐比较有4篇文献,刺络比较1篇文献,与电针比较有7篇文献。研究的对象中,一共有1476名患者,其中男性613名,女性患者863名,在病程方面,有6篇文献的病程是超过3个月,3篇文献未描述病程长短,2篇文献的病程小于3个月。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4,95%CI=-2.28,4.88,Z=6.20,P<0.00001)。GRADEpro 评价为低级。2.临床研究1)NPQ评价指标组间比较:整体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94,P=0.000),组间分别两两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5次时,针罐组、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时,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随访1月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组内比较: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各治疗时点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三组NPQ评分值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26)。针罐组治疗5、10次及随访1月均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5次与治疗10次及随访1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5、10次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1),治疗5次于治疗10次、随访1月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在治疗10次时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5次与治疗前、治疗10次、随访1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PT评分组间比较:整体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809,P=0.000),组间分别两两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治疗5次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治疗10次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1月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各治疗时点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三组PPT评分值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47)。针罐组治疗5、10次及随访1月均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5次与治疗10次及随访1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5、10次与随访1月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0.007),治疗5次与治疗10次与随访1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与随访1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药物组在治疗10次时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5次与治疗前、治疗10次、随访1月两两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DI评分组间比较:整体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44,P=0.008),组间分别两两比较,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8)。治疗5次时,针罐组、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4),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时,针罐组、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3),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1月时,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各治疗时点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三组NPQ评分值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针罐组治疗5、10次及随访1月均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治疗5次与治疗10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随访1月与治疗5次及治疗10次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5、10次与随访1月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治疗5次与治疗10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1月与治疗5次、10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药物组在治疗10次、随访1月时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治疗5次与治疗10次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与治疗5次、10次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SF-36各维度评分1)生理机能组间比较: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215,P=0.807);组内比较: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理职能组间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组内比较:三组分数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26.365,P=0.000;F电针组=8.245,P=0.000;F药物组=3.275,P=0.026。3)疼痛组间比较:针罐组、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组内比较:三组分数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13.749,P=0.000;F电针组=5.046,P=0.003;F 药物组=4.277,P=0.019。4)一般健康.组间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10.086,P=0.000;F电针组=4.337,P=0.036,药物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5)活力:组间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分数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16.908,P=0.000;F电针组=4.093,P=0.010;F药物组=3.409,,P=0.022。6)社会职能:组间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组内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分数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26.402,P=0.000;F电针组=17.03,P=0.000),药物组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7)情感职能:组间比较:三组间两两比较,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4)。组内比较:三组分数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26.402,P=0.000;F电针组=17.03,P=0.000;F药物组=13.865,P=0.014。8)心理健康:组间比较:治疗5次时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次时,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随访1月时,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药物组(P=0.004,0.017)。组内比较:三组分数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针罐组=15.817,PP=0.000;F电针组=12.50,P=0.000;F药物组=4.835,P=0.014。5)VAS组间比较:治疗5次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01);治疗10次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1月时,针罐组与电针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根据以上变化趋势可看出,针罐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电针组优于药物组。组内比较: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各VAS评分值的变化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针罐组治疗5、10次及随访1月均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治疗5次与治疗10次、随访1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治疗10次与随访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5、10次与随访1月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治疗5次与治疗10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10次与随访1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药物组在治疗10次、随访1月时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治疗5次与治疗10次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访1月与治疗10次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NPQ疗效评分三组间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针罐组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价三组均有不良事件的发生,均为轻度,针罐组6例、电针组4例,总发生率为20%,其中针罐组局部血肿中刺络导致的4例,拔罐起水泡2例,电针组2例局部肌肉酸痛,药物组3例感到恶心,腹痛2例,心慌2例,以上的副作用均为轻度,均未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自行好转,无遗留问题。结论:(1)通过一项关于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相关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与电针相比,电针联合刺络拔罐能够更好地改善颈椎相关疾病的症状,但本研究中的文章纳入质量低下,且大多数只评价了疗效,而缺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价,需要更多的高证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2)本临床研究中,电针联合刺络拔罐、电针治疗、药物治疗均安全并能有效改善慢性NPQ、PPT、VAS、BDI、SF-36生活质量评分。在以NQP治疗10次疗效评估结局上,针罐组与电针组相当,优于药物组,电针组与药物组相当,综合NPQ、PPT、BDI、VAS指标整体分析上,针罐组较电针组够更好改善NPQ、PPT、VAS评分,而BDI相当,针罐组较药物组能够更好改善NPQ、PPT、VAS、BDI评分,电针组较药物能更好改善NPQ、PPT、VAS、BDI评分,SF-36八个维度中,针罐组在疼痛、一般健康、活力改善优于电针组,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与电针相当,针罐组,电针组改善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均优于药物组,药物组可改善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本究显示了电针联合刺络拔罐较单独电针或药物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疼痛与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