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误差在风暴尺度系统中增长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风暴尺度天气系统,目前“单一”确定性预报仍然存在较大困难。鉴于集合预报技术在中期数值预报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因此对风暴尺度系统引入集合预报技术就成为一个自然的选择。但由于风暴系统的高度非线性,中期集合预报技术并不适用于风暴尺度系统,尤其是初始扰动方法。因此需针对风暴尺度系统的特性,研究合适的初始误差引入方法,以及它们增长、传播和演变的特性。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利用WRF模式,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风暴单体研究初始误差在风暴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初始误差在模式启动之后,无论误差在初始时刻以何种方式引入,在整个模拟过程中误差仅仅在对流区域(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在,并随风暴的发展而不断增长扩大。2)在模式积分过程中,不同物理变量的误差峰值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位置不同(温度场分布在模式顶层,而风场的峰值分布在对流层中层。)3)初始误差对风暴的类型改变,产生与否没有影响;但对风暴强度以及位置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改变甚小。4)初始误差发展演变过程中,初始几十分钟误差的发展演变与初始引入误差有紧密联系,但之后误差的发展就完全由环境场所摔制。5)初始误差的增长与风暴强度增强减弱变化过程有非常一致的对应关系(指在误差进入饱和阶段之前)。 同时风暴类型不同,误差引入后,风暴的发展和误差的发展也略有不同:1)对超级单体风暴,初始误差没有改变风暴的类型及其发展演变的速度,但能改变其强度和位置;2)对多单体风暴,初始误差同样没有改变风暴发展演变速度,但对风暴对流单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对流单体的强度有较大改变;3)在全域扰动试验中,模式启动之后除产生多单体风暴外,在模式积分区域的其他地方还有新的对流单体产生,同时改变了风暴生命史,多单风暴提前结束。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贵州地区冰雹过程中的惯性重力波的观测事实对惯性重力波进行了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探测发现大气重力波有明显的活动规律:重力波强度在冬春季强于夏秋季,在5月和1
本文主要利用NCEP一日四次全球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8~9日(简称07.7)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度阻塞形势消
目前业务中使用的导风方法主要是最大相关系数法,其导风原理是在时间间隔30分钟或1小时的两张或三张静止卫星云图上通过追踪云的移动来估计风。对于1分钟间隔的云图导风,使用
利用2003~2006年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QuickSCAT(QuickScatterometer)和 GHRSST-PP(GODAE High Reso
本文利用1955~2004年逐日平均温度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中国月、季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潜在可预报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一定评定标准下估计出潜在可预报正确率上限。 月/季
学位
本文使用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华南4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气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细致分析了前春大气环流和华南降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旱(涝)合成和旱(涝)个例
众所周知,水汽是降水的基本条件。水汽含量的多少既决定饱和状态能否达到,也同降水量大小直接有关。近年来,地基GPS已经开辟了改进大气中水汽监测的可能性。GPS资料分析使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