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俯冲带,地貌形态多样,高差悬殊、山体破碎、松散固体物质丰富、降水集中,是中国泥石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泥石流灾害规模大、发生频率高,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尤为重要。近年来的灾害风险研究使人们逐渐意识通过灾前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致损水平。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在西南地区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系统总结了泥石流灾害风险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认为确定不同规模泥石流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单承灾体要素的脆弱性状况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据此构建了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流程。并基于县域单元,选用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分别用相似度模型和因子分析统计模型评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分等级、分类别估算出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单承灾体损失风险和综合损失风险。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基于相似度的危险性评估模型,并据此评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状况。论文根据模糊推理算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相似问题有相似解”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相似度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模型。通过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处理与编程计算,综合估算出了西南地区县域单元内不同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年均发生频次。
(2)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西南地区各承灾体要素进行了分区。论文通过分析影响承灾体脆弱性的因素,选用经济、人口、自然环境和灾害危险性等10多个因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西南地区各承灾体要素脆弱状况进行了分区。
(3)分析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及人员和社会经济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估算的结果,论文采用GIS技术对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及人员和经济两类承灾体要素脆弱性进行了空间分析。从危险性看,四川盆地西部及北部山区、蜀滇接壤地区、云南省东部、南部及贵州省东部,地质、地貌和气象环境有利于泥石流发育,泥石流分布集中、爆发可能性大,是泥石流灾害高危险区域。在承灾体脆弱性方面,人员极高脆弱区分布在四川省西部、西北部县市和云南省的昭通、贵州省的毕节等地。经济极高脆弱区分布于西南地区西北部的30多个县市区内。云南省北部东北部与川、贵接壤地带、四川盆地周边县市和贵州省东部、南部等地经济脆弱性也较高。
(4)估算了西南地区县域单元泥石流灾害各承灾体要素损失风险。论文根据泥石流灾害年均发生频次和人员及经济两类承灾体要素受泥石流灾害影响的易损率,以2008年年末县域单元内人员和地区生产总值为暴露量,估算出了各承灾体要素年损失风险。其中,人员损失风险从西南地区东南部起逐渐增加,至江油-昭通-保山一线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西北部最低。经济损失风险有两个高值中心区:一是云南省东北部位于滇蜀、滇黔边界,以攀枝花、会东、昆明直辖区(东川)、会泽、宣威、昭通等县市为底、建水县为顶的倒三角形区域;二是以遂宁为中心,以南部、三台、德阳、双流、仁寿、资中、隆昌、江津、渝北、垫江、大竹、渠县等为圆的四川盆地中心区域。
(5)在遵循区划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对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水平进行了综合分区。论文在单要素损失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分类的办法对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状况进行了综合分等,并遵循相关区划原则对之进行了分区制图。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存在四川盆地周边高风险区、蜀滇边界高风险区、滇东极高风险区、滇西高风险区和黔东高风险区五个泥石流高风险中心区。根据各高风险区的损失风险状况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总体而言,论文在评估方法设计中参考了其他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其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限于数据精度问题,评估结果也可能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不当、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