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花既是名贵香料植物,也是传统中药材,具有重要研究开发价值。目前,关于桂花资源研究开发的报道很少。本文围绕桂花资源生物学、有效成分合成转化规律及其药学基础开展系统的研究,为高品质桂花资源筛选、采花期的选择、鲜花储藏方式及其加工期的确定,以及桂花资源药用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研究结果:(1)首次建立了桂花精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对比不同品种桂花,发现银桂精油含量最高、品质最好,确定银桂为首选优良种质资源。不同品种桂花生态适应性研究表明,丹桂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是良好的绿化树种。金桂因其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较适于作为桂花食品资源开发。(2)首次研究了桂花不同开花期有效成分的合成积累规律,多数桂花赋香成分或药用成分(芳樟醇、γ-癸内酯、β-紫罗兰酮、4-氢-β-紫罗兰酮、棕榈酸、α-亚麻酸)在初花期含量达到最高,确定初花期为桂花最佳采收时期:通过显微分析揭示了桂花香味物质的形成及其分泌过程,花瓣表皮下的薄壁细胞可以形成具有芳香性的精油类物质,并能暂时聚集芳香油类物质,通过表皮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外壁上的刷状毛散发香味;结合桂花不同开花期生理代谢特征研究,确定了提高桂花有效成分含量的花期养护关键点。(3)研究了鲜桂花腌制储藏过程中有效成分转化积累规律,确定了桂花储藏40-60天之间进行加工为最佳加工时期。通过研究不同储藏条件对有效成分转化积累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储藏条件为:腌制初期添加0.5%-0.1%柠檬酸,可明显增加桂花浸膏产量和精油品质。(4)系统研究优化了桂花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技术,建立了桂花浸膏、精油及总黄酮的同步制备技术,并实现了中试及产业化应用。其中,桂花浸膏最佳生产工艺为:提取温度24.5℃、提取时间110 min、固液比1:2.7;桂花总黄酮最佳生产工艺为:以1.6倍90%乙醇解析15 min,40倍80%乙醇90℃提取3 h。优选出HPD400大孔树脂纯化桂花总黄酮,建立了相应的纯化工艺:以浓度为0.46 mg/mL样品液上样,吸附流速3 BV/h,上样体积15 BV,洗脱剂为7 BV的7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2 BV/h。纯化后桂花总黄酮纯度和收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5)首次研究了桂花总黄酮及桂花浸膏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发现桂花总黄酮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对枯草杆菌等的抑菌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抑菌剂苯甲酸钠;还发现桂花总黄酮对色拉油等食用油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等工业抗氧化剂,且与柠檬酸、Vc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氧化效果;通过桂花浸膏和桂花总黄酮对CCl4引起的急性小鼠肝损伤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桂花浸膏具有极好的抑制肝损伤的效果,肝脏病理切片发现,桂花浸膏大(600 mg/kg)、中(300 mg/kg)、小(150 mg/kg)剂量组对CCl4引起的肝脏组织的气球样变及细胞性坏死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优于阳性药物联苯双酯(200 mg/kg),表明桂花浸膏有望开发为一种保肝、护肝的保健品和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