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是围术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氧可能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功能,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失衡是形成血栓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干预对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发作行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变化及围术期脑缺血发作情况,以期为该类患者手术时吸入氧浓度的选择提供参考,优化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28例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择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是围术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氧可能会损害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功能,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失衡是形成血栓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干预对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发作行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变化及围术期脑缺血发作情况,以期为该类患者手术时吸入氧浓度的选择提供参考,优化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28例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按照吸入氧浓度不同随机分为4组(n=57):F40、F60、F80、F100组,术中分别采用40%、60%、80%和100%的吸入氧浓度。在麻醉诱导前、术中、拔管后、术后1天采集血液检测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记录麻醉诱导前、术中、拔管后动脉血气数据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使用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护仪监测脑氧饱和度。并于术后记录以下各指标:急诊室卒中识别评分(Recognition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Room Scale,ROSIER)评估脑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使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Postoperative Quality Recovery Scale,PQRS)评价麻醉苏醒后复苏质量。本研究主要结局为血清TX-A2和PGI2的变化;次要结局为术后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ROSIER总分大于0的比例),氧合指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脑氧饱和度的变化,复苏质量。使用Graph Pad Prism 8.3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当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TCD检测失败8例,失访2例,实际入组分析218例,其中F40组56例,F60组53例,F80组55例,F100组54例。结果如下:1、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麻醉时长没有明显差别。2、主要结局:术后F80组、F60组TX-A2的含量低于F40、F100组(p<0.05);术后F60、F80组PGI2的含量低于F40组、F100组(p<0.05)。3、次要结局:(1)术后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F80组术后1个月脑缺血事件低于F40组、F60和F100组(ROSIER评估分大于0的比例分别为0.5%、24.8%、11.1%、23.1%)(P<0.05)。(2)氧合指数:术前和术后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在各组患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术中F40组患者OI值明显增高(p<0.05);。(3)大脑中动脉Vm、PI及RI的变化:脑梗侧术中及拔管后Vm的变化率F40组比其他组明显较大(p<0.05)。F100组和F40组患者脑梗侧Vm的变化率比非脑梗侧明显升高(p<0.05),F100组患者脑梗侧RI和PI变化率比非脑梗侧显著增加(p<0.05)。(4)脑氧饱和度的变化:40%吸入氧浓度时脑梗侧脑氧饱和度下降最为明显。(5)复苏质量:F80组PQRS差值低于F40、F60、F100组(P<0.05)。结论术中60%及80%吸入氧浓度能降低术后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水平。80%吸入氧浓度可能会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史行腹部手术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减少术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经济生态竹种,以毛竹为主要原材料的竹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广大竹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毛竹纯林经济效益显著下降。浙江省木材加工业发达,但珍贵木材的来源主要依靠进口。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如何结合浙江省丰富的毛竹林资源来大规模发展珍贵树种资源就值得深入研究。另外,考虑到养分对植物的重要性,毛竹生长快、产
细胞器基因组包括了叶绿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是植物细胞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器基因组作为植物叶绿体、线粒体的控制中枢,承载着维持细胞正常活动的重要使命,影响着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组装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并解析二者的遗传信息、结构、基因组成等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该物种,为其种质资源鉴定、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依据。而薄壳山核桃目前
本土物种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与外来物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互为近缘种,两者在混合培养的条件下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及种群替代。快速旺盛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高效频繁的交配行为是线虫种群定殖的基础,这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与线虫
2019年我国遭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小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没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应对风险能力的机制及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小微企业在疫情后的生存环境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也随着疫情的发生而发生改变,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总量、税收、就业乃至创新中的主力,银行机构也开始重视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致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N银行是SZ市较早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银行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胡桃科山核桃属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植物,不仅能带给产区农户巨大收益,山核桃叶也具较高的药用研究价值。近年来,山核桃的叶部出现病斑,造成树势衰弱,山核桃的产量与品质降低。但目前有关山核桃叶部病害的情况却少有详细的报道。本研究对采自浙江临安和安吉的山核桃叶片的病斑进行了病组织的分离,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分别接种到离体和山核桃活体幼苗的叶片上,以
小微企业受其自身经营特点、业务范围的制约,在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往往存在多种信贷风险因素。商业银行如何对这类信贷风险进行识别,有效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信贷风险控制策略,对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自2019年开始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规模猛增,信贷风险随之增加。A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自身问题、银行员工业务素质、抵质押物风险等因素。A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小,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营养物质丰富,已成为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干腐病、根腐病等病害。类甜蛋白(Taumatin-like proteins,TLPs)是参与植物病原菌防御过程的重要蛋白,但在山核桃中发挥何种功能尚未可知。本文结合多种手段对该基因家族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核桃CcTLP家族含有40条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些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逐渐上升为支撑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这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S银行在发展之初就一直坚持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但由于早期发展过程中风险防控能力不强,出现过较大的信贷危机,因此S银行这些年在信贷风险政策上趋于谨慎,表现形式体现在担保方式过于单一、逐年增加抵押贷款比重、谨慎介入商圈业务。虽然S银行开始重视针对
当前,因不良的医患互动导致的医患纠纷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但医患平等协作正逐步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医学人文领域叙事医学的出现与医务社工专业力量的发展则共同为医患互动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以M医院的血液肿瘤科为研究场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观察及文本分析等方法,对临床科室内医患互动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务社工介入医患共建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转录文字、归纳编码提炼出概念并建立论证
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国家层面制定了完备的精准扶持政策,银行层面加大了普惠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力度,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信贷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所在。然而在普惠金融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经济的形势下,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高信贷风险”逐渐成为银行小微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因此如何解决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与信贷风险矛盾是保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