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扶持政策,装配式建筑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不同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经济基础、保障制度、技术水平、定额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凸显,存在着目标方向不够统一,优化资源和决策管理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深入开展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意义重大。在指标设计方面,本文在清晰界定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水平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业区域竞争理论和产业空间集聚的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融合专家经验的知识积累,初步构建反映量、质和效益类的结果性指标和反映管理、技术、经济、市场等原因类指标;然后,运用DEMATEL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指标中心度、原因度、相对影响度和相对被影响度,绘制指标网络关系图,分析其指标之间内部关系,优化筛选评价指标。最终构建发展规模、发展潜力、生产建造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5个维度2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模型构建方面,为了综合反映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数据信息不够全面和指标之间不可兼容性的特点,选择模糊灰色物元理论作为综合评价模型,其中,权重确定采用的是集成主观赋权(AHP法)和客观赋权(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博弈论)。最后选取2016年31个省份评价指标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宏观角度(华北、华东、华南等7大区域)和微观角度(北京、山东、江苏等各省份)评价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性显著,总体呈现梯形等级分布;华东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普遍较高,其他依次是华中、华北、西南、东北和华南,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薄弱。2)山东、江苏、北京等省份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好,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是西藏、新疆、陕西、云南、海南、黑龙江和内蒙等省份,研究与实际相对吻合。说明本文研究所构建的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模型准确、适用,能够为政府科学统筹规划和高效合理的优化资源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