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关键,在民事诉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定制度又在证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仍然对证据方面有较多关注,其中鉴定制度占据了八分之一的篇幅,理论上对此也是热议不断,只是以往的文献更多关注在鉴定结论上,而忽视了法官对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审查。当事人主义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法官对鉴定申请审查权的放弃,只是一方面因为法律规范的粗疏致使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关键,在民事诉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定制度又在证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仍然对证据方面有较多关注,其中鉴定制度占据了八分之一的篇幅,理论上对此也是热议不断,只是以往的文献更多关注在鉴定结论上,而忽视了法官对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审查。当事人主义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法官对鉴定申请审查权的放弃,只是一方面因为法律规范的粗疏致使审查要件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司法者对审查要件的理解偏差模糊了适用标准。由此可见,立法与实践都对鉴定申请审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法理分析来说,鉴定申请属于向法院申请证据调查的一种,证据调查规则同样适用鉴定申请;虽然法官在判断当事人的鉴定申请时是以未来可能的心证作为审查标准,但不能提前武断的判断鉴定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予以驳回即涉及理论上的证据预断原则;基于辩论主义与具体化义务,当事人为了能够使鉴定申请得到准许,首先应当满足具体的证明方法与证据主题的要求。从具体程序上来说,法院还会考察时间要件、专门性问题、必要性审查与鉴定的后备性。本文将从司法实务和法律规范的角度分析鉴定申请审查存在的问题,结合大陆法系证据调查理论对各个要件进行分析,最后借鉴域外证据调查理论,完善我国鉴定审查制度。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我国鉴定申请审查的现状透视。该部分从法律规定与司法实务的角度分析我国法院鉴定申请审查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的角度来说因现行法律多为一般性规定且缺乏被驳回申请方的救济方式,致使无法解决审查鉴定申请规范化的问题;从司法适用上来看,审查要件多样化无固定标准,法官在审查鉴定申请时易导致证据预断且当事人的申请易构成摸索证明。鉴定申请审查存在的问题导致当事人的举证权遭受破坏,揭示出应当对我国鉴定申请审查要件进行整合梳理并予以完善。第二部分,鉴定申请审查之法理分析。该部分对鉴定申请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首先从鉴定申请的上位概念证据调查角度出发,鉴定申请属于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证据调查,故证据调查规则同样适用鉴定申请。站在法院的审查角度来说原则上法官不能以当事人鉴定申请对应的主张不会发生或者即便鉴定也对调查无果而直接驳回该申请即禁止证据预断,但也存在例外情形。其次从当事人角度来看,由于摸索证明与辩论主义、具体化义务及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相冲突,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应当满足具体的证据方法与证据主题要求。第三部分,鉴定申请审查之要件分析。从具体审查要件上来看,当事人的鉴定申请首先应当满足时间要件;其次申请鉴定的事项应当属于专门性问题,法院对专门性问题的判断可以遵循先法定再社会普遍人看法的顺序;再者必要性审查与具体的证据方法和待证事实是鉴定申请审查的核心与重点。此外,法院会考虑通过其他证据调查方式能否查明争议事实,从法律规定与证明责任的角度来说鉴定应当具有后备性,而不能事事诉诸鉴定。第四部分,我国鉴定申请司法审查之完善。基于以上对各个要件的分析整理,结合大陆法系证据调查理论、证据预断和摸索证明理论完善我国鉴定申请审查。从法律规定的补充来说,对当事人逾期鉴定申请的司法审查考虑是否导致诉讼延迟、法院应当书面回复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并给予被驳回申请当事人复议的救济程序;从法院的司法审查来说,在诉讼效率与经济原则和保障当事人举证权之下法院对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可以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但禁止证据预断的理念应贯穿全过程,首先应考察申请时间、专门性问题、后备性的形式要件,其次着重考察申请内容的必要性与是否构成摸索证明。
其他文献
技术侦查证据庭外核实程序可以有效的解决技术侦查证据使用难题、保护技侦秘密,但由于缺乏法律的细化规定,致使其实践运行较为混乱,尤其以法官单独庭外核实模式的争议最大。在该模式下,法官的具体审查方式不明,并且辩方的知情权、程序参与权及质证权均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在法官对证据能力的审查不具有自发性的现状下,辩方质证环节的缺失进一步致使技术侦查证据的合法性审查不足。随着规范依据的更新,本文将庭外核实程序的性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十一个坚持”重要论述中的其中一个坚持。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决策部署中,构建中国法的域外适用体系占据关键地位。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近年来美国频繁滥用其国内法的域外效力管辖境外实体,严重损害他国利益和国际秩序。构建中国法域外适用体系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通过提供大量数据,将人与物相连,构建智能城市。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城市对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次翻译材料选自《基于互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络的智慧城市:从机器学习视角》。本书共16章,译本节选自第九章:智慧城市执法和公共安全机构态势感知——第2部分:平台,主要涉及执法
对于侦查认识的研究,有完善侦查基础理论,促进侦查实践发展的作用。侦查认识活动是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其发展依赖于侦查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过于宏大,无法结合侦查实践给予侦查认识活动细致入微地理论指导,导致侦查认识研究与侦查实践若即若离。因此,应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结合其他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成果,探寻传统侦查认识的内核逻辑理论和现实困境。大数据应用于侦查实践并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侦查认识的变革。大数据
近年来,机器翻译凭借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逐渐走向市场,受到广大译者和翻译公司的肯定,越来越多地为语言服务行业所用。然而,就目前而言,机器翻译的产出绝大部分还不足以达到客户要求。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Machine Translation and Post-editing,MTPE)模式结合了神经网络翻译的高效性和人工介入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地处理机器翻译的错误和不当,因此成为了当前语言服务行业中极具
翻译主要是将一种语言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由于英汉语言自身语言习惯存在差异及文化间存在差异等,在英译汉过程中,损失不可避免。进行翻译补偿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可译性,最大限度地向目标语读者呈现源语的信息、意义、语用功能、审美形式等,因此补偿可针对不同层面的损失有效进行补充,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股市投资基础指南》的目标读者为投资新手以及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旨在介绍股市的基础知识并提供投资建议。文
“一带一路”自2013年被提出后逐渐由倡议变为现实,离不开沿线各国的积极参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需要加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方向继续发展。鉴古才能知今,“一带一路”建设蕴藏着古丝绸之路的优良精神与气魄,而唐宋时期是古代丝绸之路发展最具转折意义的朝代,加强对唐宋时期的涉外贸易规则的研究,可以为现代“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古代经验与教训。唐宋时期的中国凭借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政策曾一度成为亚洲对外经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国家维护司法正义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司法救济手段,在近现代国家的司法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随着《法律援助法》的颁布,法律援助体系逐步建成,但是,刑事司法领域仍面临着律师辩护率低下与辩护效果不佳的困境。回顾法律援助制度发展历程,我国在民国时期就曾设立公设辩护人制度作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拟对民国时期公设辩护人制度予以系统研究,为我国当今刑事法律援助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健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不但影响到公众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关联到环境资源自身的生态环境作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能够有效界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导致的自然环境损害水平、逻辑关系、责任主体,可以进一步明确环保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花费、损害赔偿费用等。这也是环境诉讼活动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和证据支持。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
《名公书判清明集》(后面简称为《清明集》)为宋代最为著名的一部司法实务判案汇编,主要辑录了南宋朱熹、刘克庄、范应铃等二十八人在做官期间所作实判,是研究南宋中后期司法审判活动的珍贵史料。历来对《清明集》的研究者众多,本文试图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来研究南宋的“细事”书判,通过对南宋细事书判的分析,发现在审判过程中司法官在很多时候并不直接引用法律条文,而大量援引儒家经典。这种现象让笔者思考:司法官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