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夹持装置的导入部件推倒和压断木薯茎秆的问题,本文研究机器视觉技术对田间木薯茎秆识别和定位的可行性,这对实现木薯收获机夹持装置智能化控制以及木薯收获机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基于单相机进行,通过室内模拟田间复杂多变的环境来进行木薯茎秆识别和定位的研究。首先,进行田间调研和木薯收获机的收获试验,确定木薯茎秆识别和定位方案、所需试验设备以及搭建室内试验平台。对采集的图像做增强处
【基金项目】
: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65005)—木薯收获机械多元耦合仿生块根拔起系统设计方法;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65003)—丘陵地区木薯块根收获机械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和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13-051-09S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夹持装置的导入部件推倒和压断木薯茎秆的问题,本文研究机器视觉技术对田间木薯茎秆识别和定位的可行性,这对实现木薯收获机夹持装置智能化控制以及木薯收获机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基于单相机进行,通过室内模拟田间复杂多变的环境来进行木薯茎秆识别和定位的研究。首先,进行田间调研和木薯收获机的收获试验,确定木薯茎秆识别和定位方案、所需试验设备以及搭建室内试验平台。对采集的图像做增强处理并使用灰度值缩放突出木薯茎秆区域。使用固定阈值法结合形态学处理对图像进行分割。使用像素面积法选择木薯茎秆区域。提取木薯茎秆和干扰物的形状和纹理特征共9个参数,使用MATLAB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确定主成分数目范围,使用网格搜索法结合K交叉验证法确定多层感知器的参数即隐藏层节点数为9,主成分数目为6,进而获得多层感知器识别分类模型。对深度学习模型RseNet50进行微调,利用截取的1602张单独木薯茎秆图片和4759张干扰物的图片进行迁移学习模型训练,得到木薯茎秆的迁移学习模型,该模型有效地避免了多层感知器的误判问题。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静止条件下,多层感知器识别成功率为92.5%,算法平均执行时间为0.51s,定位的横向位置平均误差为3.20mm,纵向位置平均误差为2.53mm;迁移学习模型识别成功率为93.1%,算法平均执行时间为0.26s,定位的横向位置平均误差为3.03mm,纵向位置平均误差为3.09mm。动态且自然光照条件下,在平均速度范围为0-0.1m/s下,两模型识别成功率均在90%以上,动态且在暗环境下,通过补强光,调整相机曝光时间为600μs,在平均速度范围为0-0.2m/s下,两模型识别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使用Halcon视觉库、QTCreator以及Visual Studio设计了基于单目相机的视觉识别软件,该软件集成相机标定与识别定位功能,经过多人使用和评估,能满足使用需求。
其他文献
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地铁列车保有量不断增大,在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的同时,也给城市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实际运营中的地铁线路受到城市规划的限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所以在复杂线路条件下,以保障出行便利为前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节能优化策略可有效缓解城市的供能压力。针对目前地铁列车节能优化研究存在的上述现实问题,首先分析单列车各阶段运行状态,建立基于
梁结构作为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然而,在长期振动环境作用下,梁结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裂纹,且裂纹多为复合裂纹形式。复合裂纹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复合裂纹影响结构的振动疲劳特性及疲劳寿命,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由于梁结构振动疲劳机理的复杂性,在振动疲劳虚拟仿真试验研究和试验技术方面还不够深入。因此,深入开展含复合裂纹梁结构的振动疲劳耦合机理和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
《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机器人行业提出了全面要求,离线编程系统作为机器人系统发展趋势,目前尚存在机器人与变位机、机器人与工件的空间位置计算值与实际值不符导致机器人与变位机协同精度低的现状,且传统的机器人与变位机协同运动效率低、加工大工件时焊枪与工件易发生运动干涉。以上现状严重阻碍了机器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善上述问题,研究机器人与变位机标定、相贯线工件坐标系标定、机器人与变位机同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工业制造对焊接机器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平均使用密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焊接机器人的适应性和易用性。为降低焊接机器人的使用难度、提高焊接机器人的易用性和适应性,自主研发集机器人上位机、示教器、运动控制器和数字焊机于一体的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因此本文从提高弧焊机器人适应性和易用性方面出发,对自主弧焊
甘蔗联合收割机是甘蔗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收获质量直接决定了甘蔗机械化收割的应用和推广,然而甘蔗收获质量难以直接通过传感器在线测量。软测量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该方法采用较易直接测得的辅助变量,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得到难以测量或者根本无法测量的主变量估算值,然后以主变量估算值为反馈,设计出实时控制器。本文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质量指标,研究甘蔗机械化收获质量软测量方法,研究不同工作参数对
灰铸铁因具有优良的铸造成形性、切削加工性、耐磨性、抗振性和热传导性等性能,在铸造生产实践中成为许多铸件的首选材料。但最前沿的国六发动机对灰铸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强度灰铸铁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高强度灰铸铁的制备、金相组织和切削加工性等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首先,对本文的试验方案、所需设备进行介绍,明确论文数据的来源及合理性,为论文的展开做铺垫。其次,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
受甘蔗地形及甘蔗机收条件的影响,如何获取切割器的入土深度并使其保持合适深度是甘蔗收获机入土切割的一个难题。通过切割系统负载压力反映切割器的入土深度,以此为基础可实现甘蔗收获机入土切割深度自动控制。但常规的闭环控制系统存在适应性差以及可靠性低等缺点。因此,研制具有较高适应性以及可靠性的甘蔗收获机切割器入土切割预测控制系统,对甘蔗收获的机械化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竹子作为广西重要的木林科作物,在砍伐之后的后期加工过程中机械化加工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应用,主要原因是:现有竹加工机械化水平不高。很多竹加工工厂都将木材加工机械直接使用在竹子的后期加工过程中,但竹子和木材无论在外形还是材料属性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此做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竹子加工的效率,但由于不是专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竹子后期加工需要,以毛竹为研究对象提出新设想,设计并制造
粉垄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产耕作技术,而粉垄机是实现粉垄耕作的装备。国内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粉垄机旋削刀具的振动大,降低了粉垄机的使用寿命及驾驶舒适性,影响了粉垄机及粉垄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展新型旋削刀具的研究,降低粉垄机旋削刀具的振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采用FEM-SPH耦合方法,建立原旋削刀具作业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后采用田间物理试验的方法
入土切割是提高甘蔗收获质量降低破头率的有效手段,课题组通过实际调研和物理试验,探究了入土切割各个因素对切刀负载压力的影响。但对入土切割知识和经验没有很好的归纳整理和再利用,使得入土切割知识的共享性和重用性差。本文将结合农业实际情况,归纳整理前期研究成果,对小型甘蔗收获机入土切割方面进行知识研究和开发知识库系统,提高入土切割知识利用率,对研制自动控制入土切割深度的甘蔗收获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广泛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