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股市的持续下跌引起了人们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广泛关注,国有股减持政策将成为影响中国股市2002年走向,乃至今后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国有股减持是证券市场规范化、国企股份制改革深化、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和社保制度完善的一个交汇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股市的现状和发展机遇,试图在中国股市大背景下去分析减持政策失败的原因。论述了中国股市的主要特点,即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股权设置不规范,被分割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主要是国有股)占有绝大部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弊病。主要是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机制相割裂,上市公司沦为大股东的圈钱工具;股票流通市价和市盈率被扭曲,高企不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被阻碍,极大的影响了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入WTO后大家都意识到规范与接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近8万亿元的居民储蓄余额为规范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接着分析了减持政策失败的两个层面上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减持价格过高,有失公正,且减持办法治标不治本,非流通股越减越多,缺乏应有的改革涵义。但产生这一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却是国企改革的落后——股份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的三大顽疾,使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上产生混淆,以“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身份去制定减持规则,在减持的战略和战术上难免出现失误。国有股权本身存在的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更使得减持推行不力,制肘甚多。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对国有股减持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位的探讨,将国有股减持定位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在于解决整个证券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问题。通过对现有七大类方案的对比分析,剖析了各自特点,指出七类方案共同的最大缺陷——缺乏一个科学的定价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浮动比率定价渐进减持的方案,利用市场寻价功能去发现一个公平的能为各方接受的价格,并提出了建立减持速度估计模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最后提出改组现有国有股权管理体系,论述了改组原因——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解决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的弊端,理顺体制,为彻底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提供可能,以及改组方法和采用渐进减持思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