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工具,既推动社会的进步又指引人才培育的发展。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载体,在人才培育上拥有丰富的经验。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应围绕育人育才进行,以学科中人才培育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与人才自身紧密联系的因素,藉由人才培育的精进推进学科体系的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还应根据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特征及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优化学科设置,构建知识、素质与能力一体化的培育机制,推进人才全面发展。以人才培育为主要职能的高校存在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存在感不强”。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师队伍、信息平台建设和学生需求等方面同当代育人育才的目标和规格,以及社会实际发展需要不匹配,延缓了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发展。当下亟待完善学科体系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人才培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依据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等有关中央文件,论文针对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人才培育的局限,按照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系统性与专业性统一等方法论原则,在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和调研分析等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举措,体现论文研究的政治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征。在内容结构上,以学科结构优化为研究视角,根据立德树人的高校根本任务,以“培养什么人”与“如何培养人”相统一的主题,运用系统论的结构功能原理,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以强化高校育人育才职能为重点,在“学术发展”与“培育人才”相统一的基础上,从育人育才的发展角度探讨学科与学科之间、人才与人才之间、学科与人才之间三个方面关系的结构优化路径。着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及对高校其它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引领与协调功能,全面推进知识、素质与能力培养,构建学生、教师、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信息平台建设为一体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优化模式。力求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自我组织性、自我调节性、自我革新性、自我发展性、自我完善性等功能,突显论文研究的整体性、专长性、战略性、可持续性、现代性、全面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