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利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扫描的脊柱影像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对绝经后女性的椎体骨折、骨质疏松及严重骨质疏松诊断率的影响,探讨骨密度、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统计2013年3月-2016年3月来本院放射科行骨密度检测同时行椎体侧位扫描的499例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根据骨密度仪扫描的脊柱图像,应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行VFA(Vertebral fracture assessment,椎体骨折评估),并记录患者检查结果及统计分析;分析VFA对椎体骨折诊断率、骨质疏松诊断率和严重骨质疏松诊断率的影响,并观察骨密度、年龄、绝经年限和体重指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结果:通过对499例绝经后女性行VFA后:1、椎体骨折诊断率提高了41.1%,脆性骨折诊断率提高了35.3%,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了6.3%,严重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了29.1%。2、当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时,椎体骨折率明显升高,较骨密度未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椎体骨折发生率提高了29.2%。3、年龄、绝经年限各组的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在70岁及以上组比年龄在60~69岁组的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多26.6%、31.7%;年龄在60~69岁组较年龄<60岁组的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多15%、19.9%;年龄在70岁及以上组较年龄<60岁组的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多41.6%、51.6%;绝经年限在20年及以上组较绝经年限在10~19年组的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多31.1%、36.1%;绝经年限在10~19年组较绝经年限在<10年组的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17.6%;绝经年限在20年及以上组较绝经年限小于10年组的椎体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多42.1%、53.7%。4、年龄和绝经年限及 BMI各组的骨密度变化和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绝经年限的延长、BMI的降低而减少,年龄在70岁及以上组比年龄在60~69岁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16%;年龄在60~69岁组较年龄<60岁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17.1%;年龄在70岁及以上较年龄<60岁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33.1%;绝经年限在20年及以上组较绝经年限在10~19年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11.8%;绝经年限在10~19年组较绝经年限在<10年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23.4%;绝经年限在20年及以上组较绝经年限<10年组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多35.2%; BMI≥24组比18.5≤BMI<24组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少13.5%,BMI≥24组比BMI<18.5组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少21.9% 结论:骨密度检测联合椎体骨折评估可以显著提高椎体骨折、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的诊断率;骨密度越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椎体骨折等脆性骨折的风险就越高;随年龄增长、绝经年限增加、BMI降低,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