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一般发展规律,评价通淋固本方防治尿路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7.2-2018.03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软性输尿管镜、硕通镜-负压组合镜、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符合纳入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成通淋固本方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置管术后第一天开始予通淋固本方汤剂口服+行为指导治疗,空白对照组只予行为指导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期为4周;通过对比空白对照组前后各项评分变化,了解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一般发展规律;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术后第一天、第二周、第四周(即停药2周)USSQ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评分,评价通淋固本方防治尿路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软件18.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运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构成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患者第一天的USSQ评分中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一般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最高,第二周评分均比第一天评分要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能力与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方面,第二周均比第一天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周与第四周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第一天的USSQ评分中下尿路症状评分最高,第二周的下尿路症状评分较第一天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四周的下尿路症状评分则与第二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USSQ评分中身体疼痛情况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则第二周均最低,分别与第一天及第四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USSQ评分中一般情况评分,第二周较第一天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四周的评分则与第二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USSQ评分中工作能力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第二周较第一天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四周的评分则与第二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两组治疗前后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所有项目的多时间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说明时间对两组评分变化均有影响(P<0.05);两组间第一天的USSQ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周时,试验组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的下降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值要大,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工作能力、一般情况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周时,试验组的下尿路症状及身体疼痛情况评分均较空白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工作能力、一般情况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受试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诉不适,未报告局部皮肤过敏、胃肠反应、眩晕等不良反应。结论:置管患者第一天的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症状最明显,随着置管时间延长,第二周后症状减轻或因为行为指导疗法起效或自身耐受,而导致主观评分下降。由于工作能力与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两项,在置管第一天时的评分往往反映的是置管前的情况,因此在第一天评分显著低于第二周及第四周。排除行为指导疗法及自身耐受性等因素对评分的影响,连续服用通淋固本方可改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指数,但在一般情况、工作能力、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上未见显著影响;停药2周后,通淋固本方疗效将会出现减退,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部分症状再次出现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