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受到严重威胁。在危机的蔓延过程中,全球流动性萎缩,发达国家被迫撤资,发展中国家饱受“抽资之苦”,国际资本的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国际资本流动良性效用的发挥必须以制约和监管为前提,而其中的关键是把握内外协调,在不妨碍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的同时,在制约和监管的策略考量上做到适当、适度和适量,最终达到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这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内外协调理论为主线展开论述,通过选取典型案例,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经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理在太极一圈内,道存中庸两字间”,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与管制之间,任何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模式的选择,走任何一极都可能会出现问题。第二,一国内部均衡是外部均衡的前提,因此,实施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要注意把握速度,要注意资本规模和结构的控制,要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捍卫国家安全。第三,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是各国宏观经济追求的最适宜状态,而内外均衡的实现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外协调配合。科学的选择是:立足本国国情,审慎监管,协调内外因素,保持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态均衡,才有可能最大化地摒弃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维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政策建议,主要有:第一,增强利率、汇率调整的灵活性,促进本外币政策的内外协调。第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保持国际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动态均衡。第三,着眼于监管手段,多渠道防控短期资本的流动性风险。第四,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加快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制度建设,重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