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树木修剪作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调节树木生长发育,改善树体结构,调整树形,还能促进开花结果,提高树木观赏性。然而,修剪操作产生的截口将原本相对封闭的树体内部组织暴露于外界环境当中,增加枝干因腐烂或虫蚀而折断的风险,降低了树木安全性。因此,截口的及时愈合能减少病虫从截口处入侵树体的机会,保护内部组织,对树木健康和安全性有重大意义。为了解树种、截口大小以及季节变化对截口愈合能力的影响,以校园绿地中集中栽植的白兰(Michelia alba)、芒果(Mangifera indica)、蒲桃(Syzygium jambos)、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和黄葛榕(Ficus virens)作为实验材料,每种选择胸径相近的30株园林树木,在每株树的一级(二级)主枝上选择截口直径10~20mm、20~30mm和30~40mm的枝条各1个于2013年12月进行疏枝修剪。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2年内每3个月测定愈伤木面积和截口面积。以愈合生长量、愈合率、完全闭合截口数、无愈合反应截口数反映不同树种、不同规格截口在不同季节当中的愈合能力,探究截口愈合能力随规格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以及与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生长速度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个树种修剪截口的愈合能力存在明显区别。白兰愈合速度较快且响应能力较强;芒果和蒲桃愈合速度较快但响应能力较弱;黄葛榕愈合速度较慢但响应能力较强;洋紫荆愈合速度较慢且响应较弱。前两类树种愈合能力较强,后两类愈合能力较弱。愈合速度较快的树种能适应更短的修剪周期和更大规格的修枝强度;愈合速度较慢的树种,应避免对其大规格枝条进行修剪;响应能力较弱的树种,修剪后做好截口防腐处理,并结合栽培措施促进愈合反应的发生。(2)3种规格的截口生成愈伤木的速度和响应能力有明显区别。修剪截口并非规格越小,愈合能力越强,而是在一定的规格范围内愈合能力最强。白兰和芒果20~30mm和30~40mm的截口愈合能力较强;蒲桃、洋紫荆和黄葛榕10~20mm的截口愈合能力较强。因此,白兰和芒果等宜在枝条直径介于20~40mm时修剪;蒲桃、洋紫荆和黄葛榕则宜在枝条直径小于10mm时及时修剪。(3)截口愈合速度与各季节中树木的生长速度有紧密联系。修枝后的第1年截口愈合速度较快,且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愈合进程总体表现出由慢到加速到最快再到稳定的过程,与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基本呈一致的趋势。修枝后的第2年,截口总体愈合速度明显下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冬季修剪,截口在修枝后第一个年生长周期开始时能有效地发生愈合反应,利用当年春夏季愈合速度较快的时期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并在下一个冬季愈合速度减慢前有更充足的时间闭合截口,符合树种自然生长规律。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截口愈合程度的衡量标准及其测定方法、影响愈合能力的其他因素以及最适宜的修剪季节等进行了探讨。本实验首次采用描图法测定截口生成愈伤木的面积以计算愈合速度,能较精确、全面地体现截口愈合程度;另外,截口愈合能力的差异还可能受树种生速、木质材性、截口腐烂程度、截口分泌物、树种物候表现、树种原产地、科属等特性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修剪季节,还需考虑不同季节病虫害情况、截口腐烂的情况以及树木修剪后的其他生理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