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组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8岁以下各类精神疾病患儿父母162名,躯体疾病患儿家长组为济南市中心医院小儿内科住院的18岁以下各类躯体疾病患儿父母158名,正常对照组为健康儿童的家长166人,选取原则为对照组儿童年龄与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组相当,居住地相同,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相似。三组在父母年龄、职业类别、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对子女的期望和关心程度以及家庭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因素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统一指导语对三组家长进行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自拟),并填写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评价三组父母的生活质量情况、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另外对精神疾病患儿与躯体疾病患儿家长进行患儿疾病相关情况的调查(自编)。最后将收集到的有效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上述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三组儿童少年家长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状况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两组住院患儿家长在生活质量的多个领域及其下属方面的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主要包括:心理领域的积极感受、消极感受方面,社会关系领域的社会支持满足程度和性生活方面,环境领域的经济来源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方面,以及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而精神疾病患儿父母在生理领域各方面,心理领域的思想/学习/记忆/注意力及自尊方面,独立性领域的对药物和医疗手段依赖性方面,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的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方面以及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得分均为三组中最低者,且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多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家长LSIA总分以健康儿童少年家长为最高,精神患儿家长最低,且三组间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与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对子女病情的预期及了解程度、患儿住院期间家长获得的精神、物质支持的多少、治疗花费的承受能力和医护人员的态度、对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的多少以及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P<0.05);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担心程度和病耻感的强弱(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按其作用大小分别为:SDS标准分、SCL-90总分、医护人员的态度及家长文化程度;心理领域影响因素为:对患儿远期情况的担心、对未来的担忧程度、治疗花费的承受能力、SSRS总分、患儿病程长短、医护人员对疾病的介绍情况以及SAS标准分、SDS标准分和SCL-90总分;独立性领域影响因素为:父母年龄、SSRS客观支持分、SDS标准分及获得物质支持的多少;社会关系领域影响因素为:所获物质支持的多少、家长文化程度、SCL-90总分和SSRS主观支持分;环境领域影响因素为:获得物质支持的多少、SCL-90总分、SSRS主观支持分以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精神/宗教/信仰领域影响因素分别为:家长的居住情况、对患儿远期情况的担忧程度、获得物质支持的多少、患儿确诊时间以及病程长短。2.三组家庭社会支持状况的比较两组住院患儿家长SSRS总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的客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三组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两组住院患儿家长的SAS、SDS的标准分及SCL-90总分和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童父母(P<0.05),且9项因子分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精神障碍患儿父母SCL—90的焦虑、敌对、恐怖及强迫症状四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家长(P<0.05)。相关分析显示,精神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文化程度、对疾病预期和了解程度、获得社会支持的多少及医护人员态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家长病耻感的强弱、对患儿的担忧程度及患儿住院次数的多少等因素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儿家长SCL-90总分的影响因素按其作用大小分别为:父母对患儿病情的预期情况及是否担心他人知道子女患病;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否担心他人知道子女患病及对病情的预期;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家长对病情的预期、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否担心别人知道子女患病以及患儿的住院次数。结论:1.精神障碍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多个领域、方面及对生活满意度状况均明显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担心程度、对病情的预期和了解程度、病耻感的强弱、患儿住院期间获得的各种支持的多少、治疗花费的承受能力、医护人员的态度和对疾病知识的讲解,以及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等。2.住院精神疾病患儿家庭的社会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下降。3.住院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少年家长,其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不良心理情绪更加突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对患儿的期望、关心、担忧程度、对疾病预期和了解程度、获得社会支持的多少、有无病耻感、患儿住院次数及医护人员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