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偏头痛(migraine)又名神经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功能损伤性疾病,具有多种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似于痴呆、四肢瘫痪等。偏头痛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1/3偏头痛患者需要预防性治疗,但目前仅有3%-13%的患者接受了预防性治疗。目前,大多数针灸临床研究着眼于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较少涉及预防性治疗或者方案并不完善。本研究根据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电针预防性治疗无先兆和先兆偏头痛中的典型先兆偏头痛及典型先兆伴非偏头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改进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提高此病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科学原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3例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药物组,电针组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根据急性期表现的疼痛部位不同循经定取穴位,每周针刺2次,连续治疗8周;针刺组取穴原则、穴位定位、针刺操作方法、疗程以及针具与电针组相同;药物组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疗程为8周;三组各随访半年,并在结束1个月以及6个月后分别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疗程结束后1月后随访,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8%,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6%,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4.1%,电针组疗效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治愈率为50%,针刺组治愈率为30%,药物组治愈率为25.8%,电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在疗程结束1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上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电针组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半年后随访结果显示,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7.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7.7%,电针组疗效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治愈率为56.25%,针刺组治愈率为23.3%,药物组治愈率为19.35%,电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4.电针组与针刺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而药物组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明显。药物组3例出现晨起嗜睡,经适当提前服药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乏力,未予处理,5天后症状自行消失。电针组、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针刺组、药物组三组治疗后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而电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半年后随访,显示三组均有明显疗效,且电针组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对照组。结论电针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持续时间,较单纯针灸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更为优越。另外,在不良反应上可体现针灸治疗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