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森林植被类型,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该区域内的植被、生态遭到破坏,许多生物濒临灭绝,急需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本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性科的亚热带特有种的物种分布资料(1°×1°经纬度网格),在区域尺度上开展了生物地理学研究,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格局、两种格局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多样性格局有关的两种随机效应对特有性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中间往南向东西两侧传递,在经向和纬向梯度上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从物种分布区结构来看,少量广布种对整体格局的影响很大,而大量狭布种对整体格局的影响很小。此外,大尺度的气象因子,如水分、温度等并不能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多样性格局进行很好地解释,而与地形有关的海拔高差表现出的显著相关性。(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的特有性中心分别为滇西北、滇东南、桂西、粤西和粤东区域,且各个代表性科的特有性中心也集中在上述五个特有性中心区域内,其中滇西北和滇东南-桂西两个区域是特有性中心最为集中分布的地区。在这些特有性中心附近,物种替换最为频繁。(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整体物种多样性格局同特有性格局的相关性很弱,但少数狭布种的多样性格局与特有性相关程度很高。两种格局之间的相关程度会受研究对象分布区大小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差异。(4)经模型检验,本研究确定的五大特有性中心区域均无法通过这两种随机效应得到解释。此外,检验结果中特有性水平显著高于两种随机效应的网格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特有性水平显著低于两种随机效应的网格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特有性格局沿西南向东北依次递减的梯度变化并非两种随机效应作用下的简单结果。此外,各种大尺度的环境因子也无法对特有性格局作出较好地解释,因此发生在该区域的历史过程和事件是该特有性格局的重要成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