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对探讨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加快民主进程建设、丰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构筑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公共领域是指以BBS(网络论坛)和BLOG(博客)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公共问题为话题内容,具备公共领域的基本功能、运行原则和运行方式的一种网络舆论载体。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关系,首先是对公共领域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其次是阐述传统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关系,着重揭示公共领域在传统媒体中被侵蚀的原因;然后是陈述网络传媒的兴起及其对公共领域理论的冲击。第二部分是论述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构,首先阐述BBS对“公共领域”的重构,由于BBS具有匿名性、平等性、自主性、参与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把关人”概念逐渐消解,导致精英/草根等级制度的崩溃,颠覆了“议程设置”理论,从而BBS对“公共领域”进行了重构;接着论述博客对“公共领域”的重构,博客的“面到面”传播,更利于塑造“公众”角色,博客只有“清扫”没有“守门”,搭建了“自由”平台,博客使网民们从虚拟回归现实,实现了“理性”思考,从而形成了网络共领域;最后以新近发生的华南虎事件为例论证了网络对公共领域的重构。第三部分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特征及网络传媒重构公共领域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网络公共领域是一种全民参加、网状辩论、空前多元的公共领域,具有空前的开放性、独立性,不在场与匿名性,自主性与真诚性,平等参与性与公共性等特征;网络传媒重构公共领域的意义表现为:网络公共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意见整合的平台,构建了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加快了民主进程的步伐,使传播本义得以复归。第四部分讨论网络公共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网络公共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参与讨论的多是熟悉网络的年轻人,讨论范围集中,缺乏代表性;匿名性导致不负责任;讨论分散,影响力不够;网络公共领域领域间不平衡;缺少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公共事务讨论空间”。解决网络公共领域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主要有:加强参与者的观念更新,提高媒体的自觉意识;完善媒介体制;不断改善媒介生态环境;在网络讨论的行为过程中要加强引导;要在全国加强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普及。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哲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具体分析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建,为网络传媒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反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