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其中贬居黄州是其人生中的第一个失落期,但却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期,经历了黄州四年多的贬居生活,其文学风格为之一变。为此,本文以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散文为基础,对苏轼此时期的散文风格变化作一全貌性概述。全文分为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语共六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叙述选题原因,研究概况和研究意义以及本论文的结构。引言以下分为四章,第一章叙述苏轼黄州时期的生存状态,因“乌台诗案”的政治横祸,使苏轼贬居荒僻贫瘠的黄州,亲友惧祸断绝往来,生活困窘,亲自躬耕东坡,心情苦闷孤独,饮酒浇愁。由此带来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摧残,引起他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和散文创作风格的巨大转变。第二章叙述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贬黄之前,苏轼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使得苏轼在为学、事君、治国的根本问题上,以儒学为宗,采取积极用世的态度。其后受“乌台诗案”的影响,使苏轼的思想心态与贬谪黄州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的佛道思想成了他解脱痛苦抚平创伤的一帖良药。但苏轼却并不如同王维、白居易等人,他虽学佛老,却不沉湎其中,出世之学仍以入世为根底,儒家思想仍然是他精神的重要支柱,并最终形成儒释道三家思想兼容一体的至高境界。因为有了思想的一系列变化,才有了黄州时期散文风格的变化。第三章叙述苏轼黄州时期的散文创作。这一时期,受思想变化的影响,苏轼在其黄州时期散文创作中焕发出了特异的光彩。在此一时期,苏轼散文众体兼备,且都有卓然独绝的成就。从文学艺术上来说,其写人叙事、游记类散文和书札、序跋、杂著等类的散文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第四章通过黄州前后两个时期散文创作的对比分析,找出黄州时期散文风格的变化特点。苏轼前期所写的散文,与他政治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息息相关。在文体上,主要是政论和史论,在风格上,体现出受《孟子》、《战国策》等书的影响,辨析周密,雄辩滔滔,有一泻千里之势。这一时期总体上是以豪健清雄、汪洋恣肆的风格为主导。贬谪黄州时期所写的散文,受思想上儒释道融合贯通的影响,在文体上,众体兼备,尤其是记、传、书序、题跋、杂记、书信等类的散文作品最具文学成就。在风格上,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变化跌宕,波澜层出,既平易自然,又变化出奇,极具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最后是结语,论述苏轼黄州时期人格和散文风格的确立。因黄州的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造就了苏轼黄州时期独具魅力的人格和独具特色的散文风格,不但对苏轼的后半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