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位置隐喻下的情绪与道德判断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硕果,研究发现,日常身体积累的经验会作用于道德概念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通过隐喻联结这一机制映射形成个体的道德抽象概念。而就具身认知来说,更是致力于研究抽象复杂概念和躯体经验的隐喻联系是怎么样形成的以及如何进行机制运转。在空间维度的道德隐喻背景下,当前位置隐喻下的道德判断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与下,但在日常生活中,垂直空间其实除了上下还有高低。而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相对于上下,垂直空间中存在的高低也是一个常见的道德描述词,比如“高尚”与“低俗”。那么在高低维度上是否也存在隐喻效应呢?我们并不清楚。并且面对不同的道德问题,同一维度下隐喻的效应可能并不完全一致。当前的研究主要采用一般不道德问题,而两难道德情境通常比一般不道德问题更加复杂化,在涉及个人的两难道德判断中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面临更多的也是左右为难的道德问题。面对无法轻易做出判断的道德两难问题,主角的做法及其对立面都有一定合理的原因,较难做出判断。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种道德判断材料对垂直空间高低位置道德隐喻的心理现实性进行综合探讨。情绪已经被证实在道德隐喻、道德判断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缺少在具体道德隐喻维度下的实证研究。并且面对人类种类丰富的情绪,现在仍缺少探究具体种类的情绪在道德隐喻中扮演的角色。此外情绪在隐喻机制的作用并不清晰,需要进一步明确。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通过调节情绪,从而影响做出的判断和行为,或许也能减少道德隐喻对我们的影响,从而做出更加客观的道德判断。因此本研究试图将情绪纳入高低位置道德隐喻的研究中,并且引入情绪调节策略这一新的变量,进一步探讨情绪在道德隐喻中的作用与影响。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综合考察垂直空间高低位置道德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情绪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参照并改进易兰新(2017)的图片启动范式检验道德概念是否依据“高位置为道德,低位置为不道德”的隐喻进行道德判断;实验2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引入情绪这一变量,探讨高低位置下的积极、消极各具体类别情绪差异表现以及情绪在位置和道德判断中的作用;实验3仍然沿用图片启动范式考察垂直空间高低位置下情绪调节策略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情绪在整个隐喻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垂直空间存在道德隐喻并且影响着道德问题的判断。高位置下的被试对于道德的判断更加严苛,低位置下的被试对于道德判断更为宽容,存在”高位置—道德,低位置—不道德”的道德隐喻效应。道德判断的类型会影响被试的道德判断,被试认为两难道德故事的主人公更加道德,认为一般不道德故事中的主人公道德水平较低。(2)相比于高位置,低位置下会引发更高的愤怒、厌恶消极情绪。愤怒情绪在垂直空间位置与一般不道德行为判断之间存在遮掩效应。(3)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垂直空间低位置下个体的道德决策。认知重评使低位置下的个体道德判断得分变低,由原先的宽容变得严苛,更加客观。
其他文献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在中国武汉,至2020年2月疫情在国内全面爆发。至撰稿结束时间,疫情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在此期间国内的疫情虽说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是此次疫情对于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济上的影响可以用数字直观地看出来,但是举国人民在疫情中心理和工作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任何传染病爆发期间,人们的心理反应对于疾病的传播、爆发期间和之后的情绪困扰以及社会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睡眠尤其是老年期的睡眠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和科研领域的关注热点。过往的研究显示,睡眠对个体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还对认知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在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显著改变,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出现了睡眠时长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效率下降、睡眠片段化等情况。已有研究显示,睡眠质量的下滑与老年人的认知下降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本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教育规模扩大也让教师数量“捉襟见肘”,促使各高校不断引进新教师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新进教师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缺少教学实践、缺乏教育专业背景等原因致使新教师教学能力堪忧,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改变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迫切需要培养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文致力于几种不同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研究,考虑了常利率古典风险模型下的极值分布,索赔间隔服从混合指数分布时的破产问题,还考虑了一类延迟更新风险过程。 自古典风险模型提出后,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推广研究,以便更加符合要求,常利率古典风险模型便是其中之一,研究这种模型的相关文献有很多,如Cai(2002),Li(2004),Wu(2002),Wu(2005)。其中Wu(2005)给出了破产时,破产前瞬时盈
强迫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具有强迫思维或/且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并造成社会功能损害。近年来对学生群体的一些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强迫正成为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虽然大部分个体的强迫症状表现较为轻微,但为了避免症状的发展,一些及时干预是很有必要的。这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探明强迫个体的心理机制,为科学、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强迫症的习惯驱动模型认为强迫
家族效应的研究最早主要来源于拼音文字的正字法家族效应研究,家族成员越多,越利于对靶词的识别,称之为家族促进效应,反之则为家族抑制,这表明家族成员的多少即家族大小是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之一。然而研究发现家族效应也受不同语种的影响,当使用中英文之外的其他拼音文字时,并非表现为家族促进而是转变为家族抑制效应。不同于形音一致的拼音文字,汉字以笔画为最小单位,其中以形声字居多,其蕴含着整字的语音信息(声旁)和
正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而言,为国际学生开办的各种丰富的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各高校开设了丰富多姿的课程,如“综合汉语”“当代中国话题”“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概况”“中国民歌赏析”“中国舞蹈”等等。其中作为必修课之一的中国概况课程,以介绍中国的国情为核心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使其能够正确地运用
近年来,国内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校园霸凌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霸凌事件不仅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对校风、学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我国关于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陆续有专家学者展开相关研究。但在我国政府、教育部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关于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全面。2021年1月,教育部表示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未
背景:代谢性谷氨酸2/3型(mGlu 2/3)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潜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LY404039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mGlu 2/3受体激动剂,目前虽未在临床中使用,但在前临床动物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精神病效应。条件躲避反应范式是一种评价抗精神病作用的重要手段,抗精神病药会抑制条件躲避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抗精神病药在长期用药后敏感性会发生改变,表现在对条件躲避反应的抑制能力增强
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category-based induction)是指人们运用学习到的类别关系,将已知前提的类别属性拓展到与新的结论的过程,其在日常生活对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类别归纳中,前提数量和前提间的相似性都会影响推断的强度(induction strength)和结论成立的可能性(the likelihood of conclusion);前者称为前提单调性效应(pr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