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经济社会依然存在着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这三大安全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的市场化经济改革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粮食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个别受灾年度,粮食产量基本上实现了稳步增长,使全国绝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迈上了小康的步伐。截止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 "十二连增",并已突破了60000万吨的关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逐渐进入关键时期,政府更是把粮食安全摆在了重要位置。2015年,党和政府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中国农业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是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逐渐进入新型城镇化时期,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大量耕地资源被用来建设住宅、公路、工厂等设施。与此同时,城镇化带动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且,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在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同时,使得大量高素质的农业就业人员转移到城市的其他非农产业,造成农业劳动力严重空心化,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情况。上述各种因素的存在势必会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中国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为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展开分析,提出目前粮食安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提出研究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粮食生产作用的具体思路。其次,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的相关研究予以肯定,在现有研究中发现不足,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以及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其的影响。再次,利用图表分析目前中国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和以人均粮食产量衡量的粮食安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重点比较分析了浙江、安徽和甘肃这三个典型省份。最后,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函数分析不同地区城镇化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两者对粮食生产的共同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以甘肃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受到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波动的冲击较小,而以安徽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和以浙江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受到二者的冲击较为明显,但也有所区别,其中城镇化变动对安徽的粮食生产影响更大,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浙江的粮食生产影响更显著。基于前几部分的研究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具体建议如下:一、城镇化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区域特征。二、正确看待不同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三、促进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互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