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黏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在黏菌的生活史中,营养阶段形成游动胞、黏变形体以及原生质团,生殖阶段形成子实体。黏菌的孢子通过空气和其他介质广泛传播,遍布于世界各地。目前,黏菌研究者们从形态分类学逐步扩展到生物学各领域,更加全面地了解黏菌类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黏菌系统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等各方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单一类群不同温度带多样性研究鲜有报道。为研究不同温度带绒泡菌科黏菌物种多样性,对采集自黑龙江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在黏菌的生活史中,营养阶段形成游动胞、黏变形体以及原生质团,生殖阶段形成子实体。黏菌的孢子通过空气和其他介质广泛传播,遍布于世界各地。目前,黏菌研究者们从形态分类学逐步扩展到生物学各领域,更加全面地了解黏菌类群。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黏菌系统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等各方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单一类群不同温度带多样性研究鲜有报道。为研究不同温度带绒泡菌科黏菌物种多样性,对采集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绒泡菌科1224份标本进行了形态学鉴定,隶属于7属49种,其中包含陕西省新记录种3种:暗孢钙丝菌Badhamia melanospora、青铜绒泡菌Physarum psittacinum、钙核绒泡菌Physarum nucleatum;吉林省新纪录种2种:黄钙丝菌Badhamia nitens、Physarum pseudonotabile;湖北省新记录种3种:玫瑰绒泡菌Physarum roseum、鲜黄绒泡菌Physarum luteolum、黄高杯菌Craterium aureum;黑龙江省1种:联生绒泡菌Physarum notabile;甘肃省1种:Physarum pseudonotabile。对已鉴定的绒泡菌科黏菌添加形态描述,并且标注研究标本编号、生境,以及国内外分布情况。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系统地汇总我国各个温度带下绒泡菌科黏菌的分布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各个温度带下分布绒泡菌科黏菌物种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亚热带、中温带、暖温带、热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带,以及详细列出各个温度带有一些共有的黏菌和特有的黏菌物种。结合中国和全球绒泡菌科黏菌分布情况得出,在热带和亚热带,优势属为绒泡菌属Physarum和煤绒菌属Fuligo,在温带,优势属为绒泡菌属Physarum和钙丝菌属Badhamia,在寒带和高原气候带,优势属为绒泡菌属Physarum、钙丝菌属Badhamia、高杯菌属Craterium。本研究测定了绒泡菌科黏菌7属28种58条18S r DNA序列,运用IQ-Tree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结果表明,外群与绒泡菌目位于两大分支,绒泡菌目内绒泡菌科和钙皮菌科又分为两大支,绒泡菌科内绒泡菌属位于不同支上,说明绒泡菌属是多源进化的,且系统进化关系复杂。同时绒泡菌属分化程度最高,钙丝菌属、高杯菌属次之,煤绒菌属、光果菌属、针箍菌属和钩丝菌属较低。并且通过分析表明,形态特征以及环境对绒泡菌科黏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时为随机选取样本,通过统计样本采集地点和所处温度带发现人为采集地点多处于温带地区,也侧面说明了温带地区的绒泡菌科物种丰富度更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改善城市微气候从而提高生活性街谷的热舒适性在城市建设中愈发被重视。街谷空间的微气候主要受街谷高宽比、街谷走向、街谷街谷绿化等空间物理因子的影响,其中街谷绿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寒地城市冬季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这使得室外活动严重受阻。因此,本文以寒地城市街谷为研究对象,以街谷植物绿化空间的乔木覆盖率为调节微气候变量,通过实地测量和热舒适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微气候小气候效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鳞翅目夜蛾科的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在我国防控形势非常严峻。自2018年年底在我国发现以来,已经严重危害了玉米、水稻等多种经济农作物的生产,对全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由于化学杀虫剂防效高、见效快、成本低、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目前对该害虫的治理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然而,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污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推动下,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国务院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数字化转型相关指导性文件也为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根本原则。近年来,
目前,由于国内外存在数量较多的杏鲍菇栽培菌种,但菌种比较杂乱,也没有相对完善的菌种管理体系,同时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增长,且相互引种频繁,导致了菌株退化、老化问题严重,为选育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尽快选育出高产高效适合轻简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本论文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本实验室已有的15个来源不同的杏鲍菇菌株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然后比较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以及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是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昆虫,具有繁殖能力强、寄生范围广泛、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在生物控害方面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繁育出高繁殖力的类群一直是天敌昆虫应用推广的前提,围绕生殖调控决定天敌昆虫寄生潜能这一科学问题,以昆虫卵黄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 R)为核心,克隆了松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近年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发生为害严重,可导致大豆产生荚而不实型“症青”,致使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已成为该地区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该害虫虽有诸多报道,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对种群动态的影响、防治技术等方面。本文针对点蜂缘蝽受噻虫嗪药剂亚致死浓度胁迫后,其残存种群生长发育繁殖、体内相应酶活变化及抗药性代谢
遵循《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体例,编制《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标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标准全文由六章组成,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试剂或材料、检测步骤。另附有2个资料性附录(主要试剂材料制备方法,检测步骤示意图和注意事项)。该标准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国卫通[2021] 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一种严重为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给各国的西甜瓜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typeⅢsecreted effectors,T3Es)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西瓜噬酸菌中对于T3Es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试验在西瓜噬酸菌
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普遍栽培的经济果树。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实施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葡萄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真菌的侵染导致葡萄病害,降低果实品质及产量,影响经济收益。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中,最具致病力的是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糖转运蛋白是调控植物对病原菌的免疫功能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