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各种粘膜下病变的诊断特点及诊断价值,并与胃镜进行对比,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两者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并根据经超声内镜检查的特点,选择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已行普通胃镜检查,粘膜下病变为明确诊断,并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行EUS检查,粘膜下病变均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行EUS-FNA、EMR、ESD等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有病理诊断的患者,将内镜诊断结果及EUS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针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EUS特点及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是否有差异。并根据EUS提供病变的回声的起源、大小、边界、均匀度及回声灶或无回声灶的存在等特点,选择行EMR、ESD内镜治疗,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EUS诊断的结果:(1)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分布比例:125例粘膜下病变,食管的粘膜下病变有53例,胃的粘膜下病变有56例,十二指肠粘膜下病变有16例。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以食管和胃为主,发生于十二指肠较少。食管粘膜下病变多发生在食管的中下段,食管上段发生率较低。在胃粘膜下病变中,发生的常见部位为胃底、胃体、胃窦,发生在贲门较少。(2)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部位及类型分析:1)食管的粘膜下病变,平滑肌瘤发生率较高,且平滑肌瘤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2)在胃粘膜下病变中,最常见的是间质瘤,胃间质瘤发生的常见部位为胃底和胃体。胃异位胰腺发生的常见部位为胃窦。(3)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EUS特点:1)平滑肌瘤:常发生于食管;EUS特点:23例起源于粘膜肌层,29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均呈低回声,其中50例回声均匀,2例回声不均匀。2)间质瘤:常见部位是胃;EUS特点:34例间质瘤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均呈低回声,其中24例回声均匀,10例回声不均匀。3)异位胰腺:常见发生部位是胃;EUS特点:10例起源于粘膜下层,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3例起源于粘膜下层与固有肌层;8例呈中等偏高回声,8例呈等回声,1例呈低回声;其中2例回声均匀,15例回声不均匀。4)脂肪瘤:EUS特点:9例脂肪瘤均起源于粘膜下层,均呈高回声,其中7例回声均匀,2例回声不均匀。5)囊肿:EUS特点:12例囊肿均起源于粘膜下层,均呈无回声。6)腺瘤:1例,来自于十二指肠;EUS特点:起源于粘膜下层,呈混合回声。2、EUS与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断的准确率:EUS诊断总准确率为81.5%;胃镜总准确率为41.1%。EUS诊断符合的总例数与胃镜诊断符合的总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超声内镜诊断要显著优于胃镜。3、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内镜治疗:根据术前告知患者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及相关风险,结合患者病变特点、病人及病人家属意愿,最终接受行EMR和ESD治疗的患者共54名。其中19例行EMR,35例行ESD治疗。其中有1例固有肌层病变在行ESD手术中突发大出血,转为外科手术;1例固有肌层病变在行ESD术后出现穿孔,立即予止血夹夹闭。结论1、超声内镜可以提供回声的起源、大小、边界、均匀度及回声灶或无回声灶的存在等病变的特点。对于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超声内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超声内镜诊断要优于胃镜。2、食管粘膜下病变最常见的是平滑肌瘤,且常出现于食管中下段;胃粘膜下病变最常见的是间质瘤,且胃底及胃体为最常见部位。3、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经超声内镜检查后,根据病变特点选择EMR、ES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情况以及反流模式;探讨异常胃食管反流对OSAHS患者的影响;通过分析反流事件与呼吸事件在发生时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为第2位肿瘤死亡原因。生长抑素(SST)最早发现于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环形多
研究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本病在欧美高发。在我国随着膳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