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非特异杀伤作用的细胞。它在肝细胞癌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本课题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CD57+)浸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2006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进行肝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240位患者。患者病理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并用CD57作为NK细胞的标记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在高倍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每位患者各有3个直径都为1mm的癌组织点和癌旁组织点。对每位患者的NK细胞数取点平均,先将患者根据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中位数分成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高组(n=118)(>15.00个/点)和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低组(n=122)(≤15.00个/点);再将患者根据癌旁组织内NK细胞浸润中位数分成癌旁组织NK细胞浸润高组(n=120)(>24.17个/点)和癌旁组织NK细胞浸润低组(n=120)(≤24.17个/点)。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计算生存时间,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高组与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低组的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102),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高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浸润低组(P=0.018);癌旁组织NK细胞浸润高组与癌旁组织NK细胞浸润低组间对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P=0.710,P=0.646)。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数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显著联系。癌旁肝组织内NK细胞浸润数只与肝硬化有无有关(P=0.044),无肝硬化组NK细胞浸润数较高。癌组织内与癌旁组织内的NK细胞浸润数经相关分析,两者无相关性(R=0.126:P=0.050)。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高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62%)高于浸润低组(46%)(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栓(P=0.000004),术前AFP(P=0.035)和肿瘤数目(P=0.001)是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癌栓(P=0.0000002),肿瘤分化(P=0.032)和癌组织内NK细胞浸润数(P=0.010)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尤其是对于癌栓阳性组患者,癌组织内NK细胞高浸润组与低浸润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7.6个月vs 8.7个月,P=0.013),高浸润组与低浸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7个月vs 14.6个月,P=0.009),都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结论:癌组织内自然杀伤细胞浸润对肝细胞癌术后具有保护作用,与较高的总体生存率有关,这种作用对癌栓阳性患者意义更大。应用价值:证实了NK细胞对肝细胞癌的保护作用,为应用提高NK数量和活性的方法对肝癌进行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创新点:首次从免疫学角度大样本研究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浸润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