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实现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实现了由村集体经营向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转变。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与林业的经营发展、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始于2003年,基于其林权制度改革“一村一策”的现实基础,从改革政策最小的实施单位——村集体角度出发,研究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集体林地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现实情况,引出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的研究主题。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林地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林业的研究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界定农户、林业经营规模变动等核心概念的同时,从制度变迁、社会分层两个角度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史及样本村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林地地块变动、林地规模变动、林地分配公平程度变动、林地破碎化程度变动四个方面研究了林改后林地经营规模变动的具体情况,并对经营规模变动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从经济、制度、农户特征、家庭资源禀赋、林业经营意愿等方面对影响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借助于Tobit模型,对林地经营规模变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状况、林业经营预期及砍伐限额制度对因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得出以下结论:林改后,农户间林地经营规模变动差异明显,林地分配的不公平程度变大,林地破碎化程度小幅下降,家庭资源禀赋对林地经营规模变动量的影响较大。笔者建议从加大对林农的资金支持,促进林地的规模经营,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及优化砍伐限额制度等角度促进林业的经营发展。
其他文献
<正>2018年12月12日,民政部召开了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将社会工作纳入民政工作总体部署。自2006年民政部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来,基层
液压系统污染是影响液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经常出现的问题,需要高效、安全地除去液压系统中存在的细小固体微粒,保证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现代大型发电设备控制系统对
由于BP存在网络结构选取基于经验、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等缺陷,致使基于BP的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模型精度不高,对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BP的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建
以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矿山环境问题的10个负效应评估因子和矿山环境整治成效的3个正效应评估因子,采用综合指数评判法,对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区评
<正> 在一大棚温室的滴灌供水项目中,16个大棚温室共用一深井泵水,井深118m,深井泵电机功率为22kw。由于大棚内的滴灌水网采用胶皮管,不能承受过高压力(控制在0.15MPa为宜),
新生产的变压器在出厂前,按照国标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要进行三种试验:例行试验(每台变压器在出厂前都要进行的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项目。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
期刊